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希腊特派记者 樊巍 徐刘刘】在拜访希腊雅典大学的哲学与科学史系教授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的过程中,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希腊学者向《环球时报》记者憧憬着他的又一次中国之行。这位曾收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的希腊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希两国文化交流。3年前,维尔维达基斯接受希腊教育部委托,开始筹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在他的多方筹措下,今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然而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维尔维达基斯表示,中希两国之间可供交流的领域是广阔的,甚至是无限的。他希望中希两国的学者能够多走动,未来也能有更多的希腊学术机构开展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维尔维达基斯曾多次到访中国,对他而言,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美好而深刻。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曾去过北京、西安、重庆、兰州、南京等中国城市,还曾在武汉大学短期教学。在讲述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时,维尔维达基斯的激动之情依旧溢于言表。
“我在武汉工作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让我非常高兴和感动的事,我和一位教文学的中国同事一起吃饭,当我提到一位希腊诗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位同事随即拿出手机在互联网上很快就找到了这位获奖者一首诗作的中文翻译,然后告诉我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并称她很喜欢这首诗。我告诉她这首诗恰好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情感是相通的。”维尔维达基斯称。
在维尔维达基斯看来,中国文化对包括希腊人在内的很多西方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有他们此前未曾触及的美,观照中国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例如如果你去了解希腊哲学家,会发现他们更注重个人主义,这与中国不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整体,维护整体和谐更为重要。”维尔维达基斯介绍称,中国的艺术、绘画、诗歌,特别是爱情诗,还有侦探故事、犯罪悬疑小说以及中国电影在希腊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他说希腊年轻人很喜欢中国导演张艺谋,喜欢《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作品,觉得通过这些电影可以了解到另一种文化。此外,中国的历史和考古发现也对希腊充满吸引力。还有一些希腊人对中国的生态发展感兴趣,他们认为希腊可以从中学习。
在维尔维达基斯看来,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摇篮,彼此间文化相通,文明可互鉴之处相当广阔,两国之间存在着许多尚未被探知的可能性。以他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意识到西方的哲学不能仅仅从自身出发去理解别人,其他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孔子在希腊是被研究最多的中国思想家,你会发现很容易去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因为他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堪称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苏格拉底也曾有类似思考。例如‘你希望受到他人何种对待,就应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此外,孔子有一些关于友谊的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部分观点相似。”
此外,维尔维达基斯还认为,东西方在很多人文领域都可以实现互鉴。他表示,自己也曾去过日本和韩国,对于东亚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认为东亚国家历史上的冲突和欧洲国家其实是很相似的,但欧洲国家现如今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各方可以坐在一起,把自己代入对方的视角,在冲突史上达成某种共识。但这在东亚很难,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历史学家很难在冲突的历史上达成一致,“我认为这当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日本还没有因为侵略它国正式向中国和韩国道歉,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应该道歉,就像德国人向犹太人道歉一样。”维尔维达基斯称。
在维尔维达基斯致力于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希文明互鉴的同时,“文明冲突论”在一些西方国家中依旧有市场和声量。对此,维尔维达基斯认为,一些西方人认为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制度层面存在分歧和争议。例如,西方国家的制度极度注重个人权利,中国的制度中对此固然也有体现,但在另一层面上,中国更注重公共利益。分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西在所有层面都是对立的。事实上,在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已经越来越密切。人们可以尊重并欣赏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学习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总之,人类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对话和交流来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
“我不相信文明冲突理论,我坚信人类是可以和平共处,进行和平友善的交流。”维尔维达基斯称。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维尔维达基斯还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期望,“我希望在未来五年或十年内,在希腊的重点学术机构应有更多对中国进行研究的院系,中国教授和希腊的教授应该多去对方的国家交流,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来到希腊学习。我们应该致力于共同推广人类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