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确定将印度移工引入台湾,移工问题为何触动岛内敏感神经?

民进党当局确定将印度移工引入台湾,移工问题为何触动岛内敏感神经?
2024年02月22日 07:24 环球网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台湾日前与印度签署备忘录,确定引进印度移工(即外籍移民劳工),在岛内引发广泛质疑,掀起针对民进党当局移工政策的新一轮批评。舆论认为,岛内超8.5万移工失联滞台,造成严重治安隐患。与此同时,当局过于依赖移工的做法,不仅无法真正解决台湾劳动力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更是严重阻碍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辟谣难以缓解民众忧虑

据台“中央社”报道,为缓解岛内劳动人手不足的问题,“台北驻印度代表处”本月16日与“印度台北协会”签署了移工合作备忘录(MOU)。有岛内媒体称,备忘录将引进10万印度移工,台“劳动部长”许铭春20日否认称,这是台湾与印度第一次合作引入印度籍移工,双方都还要适应,一开始会先试办少量人数,观察效果。民进党“立法院”党团17日表示,开放10万印度移工这件事是“假消息”,开放的行业类别和人数掌控都在台当局,社会不要被误导。

然而,仍然有不少岛内民众对该政策表示担忧和质疑。台青王裕庆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台当局大批引进移工,但并没有好好地规范化。他提到在台湾常见的现象:很多移工会聚集在台北火车站大厅,造成出行困扰。他表示,移工可能会愿意做一些台湾年轻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比如在工厂或农场的体力活。台湾“行政院长”陈建仁也称,如长照(长期护理工作)、建筑、“3K”产业(指肮脏、危险又辛苦的产业)等,本地劳工可能不会跟印度人抢。但王裕庆表示,也有人认为,像印度等地区来的移工,可能成为工程师或技术员从事高科技行业,如果大量引入,一些台湾人开始担心饭碗被抢。

另一层担忧则源于台湾社会对印度籍劳工的了解与适应都还不够。台湾联合新闻网20日报道称,台湾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多国移工,他们信仰不同的宗教,使用不同的语言,引进移工的家庭和企业乃至社会都需要适应。如果再加上印度移工,因为宗教及生活习惯差异不小,则需要更多磨合,将加剧雇用者和社会的适应负担。

台“劳动部”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台移工总人数达753430人。另据台“移民署”统计数据显示,台失联移工人数高达86523人,创下历史新高。

据台湾“菱传媒”报道,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表示,2017年,台湾就有超过5万名逃逸移工,现已超过8万人,显示出民进党当局的移工政策“大有问题”,要“严肃面对”。台湾《联合报》称,如今失联移工在台湾已经“社群化”,系统性逃逸这一趋势呈现扩大化,其带来的犯罪及安全隐忧成为全社会共同承担的风险。联合新闻网批评称,民进党当局对此束手无策,引进印度移工实属火上浇油。

赴台打工从“热”到“冷”

移民研究领域学者、英国朴次茅斯大学教授程念慈介绍说,台湾1992年颁布“就业服务法(ESA)”后,外籍劳工正式市场化,在台东南亚移工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他们的劳动参与已成为台湾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越南移工一直是台湾制造业的主要劳动力来源。据台湾《天下杂志》报道,自1999年越南政府开始输出劳工以来,台湾一直是越南移工的首选。从2018年开始,在台湾工作的移工超过70万人,其中超过六成都是产业移工,越南移工占了近45%。

然而,作为补充劳动力的临时居民,移工在台湾受到剥削、遭受不平等待遇的问题多年来都十分严重。“台湾外籍工作者发展协会”的调查显示,多数越南移工赴台之前,需要向越南当地中介支付高额中介费,许多移工不惜借款筹措,导致其赴台工作后的薪资多用于还债。此外,他们的薪资还会被台湾当地的中介抽成,约为月薪的10%。

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一篇深度报道称,台湾现行法令不允许移工更换雇主,即使遭受无良雇主克扣工资、人身攻击甚至是性骚扰,为保住工作不得不忍气吞声,不乏有人最终逃逸,沦为“黑工”。台湾中时新闻网称,农民工、建筑工、护理员以及一些传统产业均有失联移工的踪影,当局如果有心处理,定能抓到上万人。

不过,打“黑工”即便能勉强维持生计,仍难以保障自身权利。2017年,台湾警察在追捕一越南“黑工”时,对其连开9枪致死,最终却仅被判监禁6个月,缴纳罚金,缓刑3年,引发社会关注。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蓝佩嘉称,劳动力短缺意味着台湾势必面对用移民政策解决人口问题,但关键在于法令的设计配套如何保障人权。

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发展停滞,东南亚移工对台湾的热情逐渐冷却,转为投奔日韩。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首次超过台湾,成为越南劳动力最大的接收国。2019年,约有8万名越南劳工前往日本工作,去台湾的只有5.4万人,差距持续拉大。韩国政府也在2003年修改引进移工的模式,让移工享有与韩国劳工同等的劳动保护,而且政府直接聘雇大幅减少了移工出国的费用。

被当成“战略棋子”

蔡英文当局于2016年提出“新南向”政策,声称“不同于地缘政治考虑的地缘战略外交”,“台湾要与邻近的新南向国家发展经济与贸易关系”,实际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在于和大陆“脱钩”。香港中评社援引专家的分析报道称,“新南向政策不是两岸经贸关系的代替品……蔡英文也许会想要降低依赖大陆的程度,但这摆明了是不现实的,她也很清楚这一点”。

台当局为推动所谓“新南向政策”,试图不断给予目标地区民众便利措施。《联合报》称,部分东南亚旅客借机非法打工、从事色情行业等与“签证”目的不符的情形,仍未显著改善,对岛内社会治安及劳动市场秩序存在不利影响。此外,“新南向政策”还被爆出台高校与中介合作招揽菲律宾留学生使其沦为“奴工”等丑闻,呈现溃败之势不可逆转。

对于此次引进印度移工,民进党当局给出的说辞是,印度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聘请印度移工来台可以加深双方关系,符合“战略方针”。民进党还称赞印度移工“素质稳定”,却被岛内民众痛批把关乎民众生计的移工当成“战略棋子”使用。

《联合报》一篇评论文章称,传统低薪产业一喊“缺人”,当局就不断开放“移工进口”满足需求,全然不顾社会感受,更何况岛内大量人力尚未得到充分运用。文章特别提到,赴日韩等地的大陆劳动力众多,而台湾却把语言相通的大陆劳工排除在外。评论称,台湾这些年大量引进外籍劳工的后遗症之一,是传统产业的低薪固着化。有些产业仅满足于低成本经营,完全不思升级转型,导致初入社会的本地年轻劳动人口也连带变成低薪族。在蔡英文任内,产业不提升,薪资低迷化,台湾青年就越发高不成、低不就,许多人被迫成了满街奔忙的外送员。文章批评称,台当局如果不能从产业面及社会结构面去思考民众的发展,一味想用便宜移工来填补传统产业的缺工问题,未来台湾的人力和经济发展势必面临极严峻的断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