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2024年年会在京举办

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2024年年会在京举办
2024年05月23日 10:26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第一届年会近日在京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承办。与会专家围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营养、肠道微生态和免疫机制,探讨了饮食干预、营养补充和菌群治疗在防治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的重要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邹丽萍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免疫系统在疾病防治中的关键角色,揭示了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的复杂机制。她特别强调了“免疫逃逸”现象,指出这是癌细胞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这种机制犹如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特务”,随时可能危及我们的健康。邹丽萍教授呼吁,社会应重视压力管理,避免因压力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此外,邹丽萍教授还介绍了免疫检测方法的发展,特别是在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方面的进展。她指出,许多原本被误诊为精神病的患者,实际上是自身免疫性脑炎导致的症状。这一发现不仅提高了这一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杨健研究员、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消化内科魏艳玲副主任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曹爱华教授聚焦于抑郁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两大高发且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三位专家均提到,抑郁症和孤独症这类精神疾病,与患者肠道微生物紊乱密切相关。他们指出,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引起氨基酸代谢紊乱参与抑郁发生,而孤独症患者的改变包括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特定细菌类群的不平衡以及代谢途径的改变。基于肠道菌群的特异性,将开发出这两种疾病辅助诊断新方法;而肠道微生态重建--粪菌移植技术的开展有望作为改善抑郁症和孤独症治疗的新手段。

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尤欣教授也致力于肠道菌群与自闭症关联的研究。她以麸质对肠道和大脑免疫的影响为基础,在开展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干预治疗自闭症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食物抗体免疫异常和肠道菌群研究,揭示了麸质和自闭症患者肠道致病菌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高糖饮食恶化麸质敏感,低糖有可能改善麸质敏感”的新观点。她倡导,儿童青少年应远离甜食,以防治生长发育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李融融副主任医师深入探讨了限制性饮食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规避人工色素添加剂的重要性。她介绍,人工色素添加剂可能通过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导致一系列毒性反应,并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调控,加重行为异常;高敏感人群需严格规避这些添加剂,以减轻症状。

除了规避人工色素添加剂,李融融还强调了必需脂肪酸(如欧米伽-3和欧米伽-6)的重要性。这些脂肪酸对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在ADHD的治疗中,通过补充剂或膳食方式摄取这些脂肪酸,可以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她表示,理想的欧米伽-3和欧米伽-6比例应保持在1:1至1:6之间,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北京协和医院陈伟教授则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营养、运动和睡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指出了当前儿童生长发育中存在的常见营养问题。南方医科大学朱翠凤教授进一步介绍了营养补充治疗儿童发育障碍的最新进展,强调了科学营养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北京儿童医院张纪水教授分享了关于抽动症的营养治疗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的王欣教授则介绍了益生元类产品在改善孤独症儿童症状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孤独症的营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罗西尼奥尔医疗中心的Dan Rossignol医生基于现有证据,对孤独症治疗中的药物和营养补充剂进行了评分和推荐,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