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奠基人及开拓者邱蔚六在沪逝世,他是口腔医学界首位院士

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奠基人及开拓者邱蔚六在沪逝世,他是口腔医学界首位院士
2024年05月25日 11:38 环球网

来源:新民晚报

昨天(5月24日)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公众号发文,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邱蔚六因病医治无效于昨天下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邱蔚六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5年10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同年11月参加工作,1955年至1966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口腔科医生,1966年至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他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至1996年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2000年,邱蔚六获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口腔医学界首位院士。

邱蔚六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

邱蔚六院士矢志不渝投身口腔颌面外科的医、教、研工作60余年,他引领几代口腔颌面外科人砥砺前行,将学科打造成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发展之路,并在国际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享有盛誉。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医学家。他剑胆琴心、悬壶济世,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颌面整复外科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均有卓越建树。他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创建人之一。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年)、首届中国医师奖(2004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97年)、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华佗奖(2009年)、中国睡眠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终身贡献奖(2013年)、上海市口腔医师终身成就奖(2018年)。他引领“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走向国际舞台,是第一位担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中国理事。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2009年)、国际牙医学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2010年)。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教育家。他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无数心血,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赞誉。他亲笔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写下了“博学、勤思、大爱、精诚”的院训,凝聚了他对医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在邱蔚六院士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脱颖而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多名口腔医学院校领军人才等,为我国口腔医学界培育出一片“人才森林”。邱蔚六院士主编出版第2版至第6版《口腔颌面外科学》规划教材,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主编出版国内首部医学人文规划教材——《口腔医学人文》。他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2022年),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1989年)、上海市先进教师(1996年)、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2007年)、上海市教育功臣(2018年)。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科学家。他开拓创新、潜精研思,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6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世纪60年代初,创用全额隧道皮瓣转移;首次将“针刺得气留针”的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针麻手术,获得国家医药局科技进步奖(1990年)。20世纪70年代,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率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一期整复和舌、腭、颌等器官成形术,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81年、1994年)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88年)。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施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晚期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有望治愈的途径,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80年)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9年)。“游离前臂皮瓣软腭再造术”及“经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分获1996年、1997年国家发明奖。“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及功能整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主编、参编专著40余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慕名前来找他的病人太多,找他加号成了家常便饭,学生们一度担心他的身体,想劝退病人。但他总是说,来找他看病的多是些外地的疑难病人,来上海一趟不容易。面对形形色色病情不同、性格不同的病人,甚至是面对病人的唠叨,邱蔚六总是仔细听完病人的陈述,进行全面而有的放矢的检查,很快做出判断,制定诊治方案。

邱蔚六还常对学生说:要做一名学者型的外科医生,不要成为一名只会开刀的工匠。要善于寻根刨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要会做、会写、会沟通。谆谆善诱,因材施教,邱蔚六带教学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每个人规划一条更适合他们走的事业道路。

先生虽已千古,但其从医、治学的精神将在后辈心中长存。

记者:左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