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董事长铃木敏夫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动画电影一定能大放异彩

吉卜力工作室董事长铃木敏夫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动画电影一定能大放异彩
2024年06月04日 07:37 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米广弘】法国戛纳电影节于5月14日开幕,第77届影展授予日本动画的代表“吉卜力工作室”荣誉金棕榈奖,这是戛纳首次把终身成就奖授予团队。戛纳在官宣公告中称,“吉卜力的灵感创意为兼容并蓄的电影万神殿增光添彩,戛纳电影节为此向他们致敬、庆祝和感谢。”

如何动员观众走入电影院

由宫崎骏、高畑勋领导的吉卜力工作室,一直以充满诗意的作品、对人文的关怀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近日,经典动画电影《龙猫》的创作者吉卜力工作室董事长铃木敏夫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

铃木敏夫

对于获奖一事,铃木敏夫说:“吉卜力一路走来,已是个不小的团队,虽然宫崎骏和我年纪都不小了,但我确信吉卜力将在传承工作室理念的同伴带领下,迎接新的挑战。”

他接着说:“近来大火的影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又名《苍鹭与少年》。片中的少年就是宫崎骏,里面的苍鹭画的就是我自己,苍鹭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有号召力、引领力,我觉着和我自己很像。虽然我与宫崎骏打交道已有46年,但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感慨,他居然能对我观察得如此仔细,不过我没有苍鹭那么坏。”

宫崎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果没有铃木敏夫,可能还只是定格在素描本上的草图。铃木敏夫是幕后推手,凭借其对动画的深刻洞察和对市场的敏锐反应,为宫崎骏的奇幻世界搭建了舞台,让梦想跃然荧幕。

如何动员观众走入电影院,是他的拿手好戏。每次作品的宣发,他总能用最少的资源制造出最大的声浪。在他的“魔法”下,吉卜力的每一部作品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又被市场充分认可,叫好叫座,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手绘动画更有灵魂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几乎是零宣发,就像开盲盒一样。铃木敏夫认为,不要占据太多公共资源,总想吸引大众目光,对观众来说是非常失礼的。这部电影花了7年时间制作,是没有办法回本的,现在来看,全球观众对影片非常满意,即便没有做宣发,结果也让人喜出望外。宫崎骏先生一直有隐退的意愿,为此召开了记者会,所以主创们才决定零宣发。

“我和宫崎骏互相尊重,时不时也会吵架,我们之间只会聊现在和未来,过去的事就让它如河水一般流走,相处模式属于和平与争吵‘五五开’。我从来没有想过走到台前,在制作《风之谷》到《魔法公主》的那段时间,为了让宫崎骏安心创作,在他多次请求下,我开始接触对外事务。宫崎骏会选择性见一些人,我站在前台很累很烦,但我会支持团队的决定。”

他询问记者:“你喜欢抛头露面吧。”接着补充道,大家都是因为对各自的职业热爱,所以才能相遇。

梦幻的画面、生动的形象、饱满的内容、温暖的故事,让吉卜力动画成为了全球观众心中喜爱的动画梦工厂,多次夺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更让它蜚声世界。然而,吉卜力的动画一帧一帧全靠手绘,每一部都要制作数年之久,绝不速成,工作室在战略规划和经营上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让其在漫长的周期中维持运转,面对市场挑战和行业变革,不急于求成,不追名逐利,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节奏和风格。

面对当下先进的技术,工作室为何依然采取手绘,一直坚持最初的方式?铃木表示,灵感和电脑是天生不和的,借助机器完成动画速度很快,但用双手从头至尾去创作,本身更值得尊敬。人工智能时代,许多“异想天开”成为可能。但在铃木看来,这里面缺少灵魂,手绘的东西更有趣味、直抵人心。

文化交流才能赢得共鸣

正是对心灵的关注,让吉卜力动画深深触动了观众,大家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展现出成长的疼痛与蜕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爱与和平的珍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观众相信,在时刻变化的世界里,总有永恒不变的情感值得人们追求与坚守。

“我们反复地去强调同一个主题,比如《龙猫》《天空之城》等,这些创作的时间比较久远,如何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这也是我们追寻的答案。作品一直被人喜爱是一份幸运。从工作室品牌延伸出的吉卜力公园和美术馆,吸引着全球受众。我们的影片中常有对于人生、社会、生死等问题的理解,对亲情的渴望,在动画里找到慰藉。”

铃木表示,很多形象都是宫崎骏以母亲为原型设计的,最新的影片更是集大成者。从电影中看到了更多人性的复杂面,善和恶的部分都展示出来,就看大众是否对人物形象全盘接受。塑造的人物有些部分观众不太懂,正是因为不懂才会思考,因为思考才会有趣。铃木说:“我并不讨厌做晦涩难懂的电影,没必要一一说明各种门道,要有意留出想象的余地,让观众去揣摩。”

很多观众提出疑问,《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否有向过去影片致敬的意味。铃木强调,虽然有一些类似过去影片的画面,但不是致敬过去,都是这次想出来的东西:“我们自己都不记得之前创作过了,每次的作品都是重新思考创作的。”

当被问及这是不是吉卜力最后一部作品时,铃木回答:“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们其实是把每一部电影都当作最后一部来做的。”

每一次隐退,又会带着新的作品重新回归,继续用精美的动画讲述着故事。创作者年过八旬,依然用手绘制出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世界,探索极限,没有遗憾。

《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学派。1980年,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中国播出,开启了日本动画引进中国的序幕,1984年宫崎骏来中国交流,日本动画在世界舞台繁荣的同时,中国动画产业也在积极探索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的方式。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中国电影兼具艺术特色与技术难度,为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动画印象注入新活力。谈到中日在电影文化方面的交流时,铃木说:“我和宫崎骏来过中国学习,动画片《牧笛》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创作这些优秀作品的人,我们是非常尊敬的。创作者好好去做想要做的,中国的动画电影一定可以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