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阻挠中美人文交流这个锅,美国甩不出去

社评:阻挠中美人文交流这个锅,美国甩不出去
2024年06月27日 00:05 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赴美留学生遭受美方无端滋扰、盘查、遣返,相关事件被中外媒体持续曝光,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近日美国外交系统的两名高官相继做了回应,但说的话看起来又自相矛盾。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上述指控,称美国在2023年向中国公民签发了约10.5万个新学生签证,“99%以上的学生签证持有者都能顺利通过移民局的审核”。而就在几天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却公开承认美国大学正在限制中国留学生接触敏感技术,他还表示希望中国留学生多来美学习人文社科而非“物理”。

伯恩斯和坎贝尔,外界应该相信谁?应该选择相信事实。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时被关“小黑屋”审讯、电脑被扣、手机遭翻查,“感觉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在美求学受到歧视性对待,被监视、防范、调查甚至遭起诉,种种遭遇不单单有来自中国方面的曝光,英国《卫报》、法新社、《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外媒均有报道。路透社就援引一些西方学术界和民间人士的观点称,“美中关系恶化以及对美国技术被窃的担忧破坏了科学合作,还使中国学生受到无端怀疑”。

伯恩斯列了一堆数据来说明美国大使馆和移民局在对待中国留学生方面的“畅通无阻”,只是“偶尔出错”。他还倒打一耙,宣称是中方让中国学生更难赴美读大学。他这种说法甚至连美政府的“喉舌”——“美国之音”都不支持,这家媒体在报道中引述一名美国学者的话,称美国海关相对伯恩斯所在的国务院系统更有“调查权和经验”,海关人员可能会发现“国务院遗漏的东西”。实际上,这些所谓“遗漏的东西”,有一部分极其荒诞,包括一名中国留学生因为在社交软件里聊了乌克兰危机的话题就被美方怀疑“与瓦格纳组织有勾结”。而更大的一部分则是“黑箱操作”,留学生自始至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调查,也不清楚为什么遭遣返。

所谓“小黑屋”原本是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的接待室,现在却成为美国安全情报部门和公务人员歧视及骚扰他国赴美人员的审讯室,美国保护主义的一个具象化的标志。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包括印度留学生,都有在“小黑屋”被刁难的经历,而中国留学生尤甚。人们提到“小黑屋”,就想到那个对外不友好的美国,形成了“寒蝉效应”。更不用说,“小黑屋”不过是留学生需要担惊受怕的第一关。正如《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所承认的,枪支犯罪、反华情绪、工作签证、针对亚裔的种族仇恨犯罪……还有很多关在前面等着。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减少了8.3万人,降幅超过22%。《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去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美华裔科学家有72%感到“不安全”,42%的人害怕继续从事研究。对此,美方又准备作何解释,拿出了什么办法?

中国赴美留学生遭美方滋扰,这不单纯是一个歧视问题。正是因为美方一些人始终没有扣好战略认知问题这个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视中国为对手而非伙伴,视中美关系为风险而非机遇,才会做出嘴上“欢迎中国学生”实际却层层设卡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才会说出“希望中国学生来学文科而非理工科”这种荒谬的话。美方把中国当做“假想敌”,搞大国争霸的意图如此明显,在外界看来,连伯恩斯的辩白,也是抢占舆论高地的盘算远多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诚意。

促进中美人文交流是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两国通过人文交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加深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国民间对此也有迫切的实际需要。将留学项目和科研合作政治化,对中美人文交流的杀伤力巨大。美国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根本上取决于美国自己正在做什么。阻碍和破坏人文交流,损害的是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