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新风口:少儿编程为何备受追捧

素质教育新风口:少儿编程为何备受追捧
2024年06月27日 15:45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导语

近年来,中国的素质教育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对非学科类的教育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这种环境下,各类教育机构都在探索如何调整业务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并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新的教育政策。

一、少儿编程兴起:从"双减"政策到素质教育的新浪潮

素质教育行业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并实现新的飞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提升,城市中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能力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少儿编程教育开始兴起。编程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技能,它有两大基石——算法和数据结构。它们与数学、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编程教育本质上是为参与更广泛的科技创新打下基础。此外,编程还是一种高度模块化的逻辑思维活动,能够通过实践,理解并整理现实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很多复杂的程序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团队合作,在此过程中将提升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对未来不从事编程工作的孩子也同样重要。

近年来,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投资并未减少,而是转向了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能力培养的方向。

这种转变促进了传统的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发展,并为编程等新兴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少儿编程受到特别关注,正在成为这一代孩子们素质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在小学时代,基于Logo语言的少儿编程已经展现出一定的流行度,尽管只有少数孩子尝试过几次Logo编程,但那只小海龟的形象却留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对于那时的他们来说,编程教育的好处远超编程技能本身。不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未来孩子立足社会的关键技能之一。因此,愈来愈多的教育机构正在积极调整其业务策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编程课程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解析素质教育市场:竞争分散与课程同质化的挑战

面对素质教育市场的竞争分散与课程同质化的挑战,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变革。家长对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的顾虑:行业竞争分散,产业链各环节差异显著,缺乏刚性需求及明确的评估标准,以及课程内容同质化严重。尽管如此,家长们也感受到素质教育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少儿编程领域。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竞争环境被打破,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以少儿编程为例,市场已从过去的百家争鸣逐步走向明确的格局,其中几家龙头企业开始显著崭露头角。当前,少儿编程教育的课程设计普遍遵循从编程启蒙到图形化编程,再到代码编程的结构,虽然这种结构被外界认为课程同质化问题严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为标准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随着家长对少儿编程的兴趣日益增加,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学习编程的方式。这些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图形编程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软件类编程教育企业;第二类是侧重使用积木和机器人等硬件为教学工具的硬件类编程教育企业;第三类则结合了软件与硬件的教育企业,通过融合图形编程语言和自研或第三方硬件,增强教学的实操性和互动性。软件编程教育强调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而硬件编程则侧重于感官体验和问题解决,跨学科技能的培养也因此得到加强。

线下到线上的学习方式都各有优势,尽管线下学习模式提供了实物操作的机会,但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费用和较为局限的进阶系统。相比之下,线上学习方式则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能够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一致的高质量课程资源。例如,一些头部玩家如核桃编程等,通过结合软件与硬件的教育模式,融入图形编程语言和自研硬件,增强了课程的实操性和互动性。课程内容从编程启蒙到图形化编程,再到代码编程,逐层递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并通过实际操作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

然而,素质教育,特别是编程教育,在评价体系方面的不足一直是行业的痛点。随着《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实施,少儿编程教育在中国逐渐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推动。教育主管部门确立的竞赛“白名单”不仅确立了例如蓝桥杯、NOC等编程赛事的官方地位,还为评估和展示学生的编程技能提供了平台。通过这些官方认可的竞赛,学生可以深化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技能,赛事在检验教学效果上的作用显而易见。

虽然各类赛事在检验学习效果上可能因家庭和学员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目前大规模的赛事在行业内部的认可度较高。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和社会对STEM教育需求的增长,少儿编程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基于探索、合作、挑战、竞争等不同形式的实操互动环节,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和青睐。少儿编程的学习地位因此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科技人才需求激增,编程教育如何抓住新机遇?

作为非学科领域中规模最大且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编程教育将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稳健前行。政府对素质教育的持续支持,尤其是对编程赛道的重视,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到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革新带来的变化,少儿编程通过培养学生掌握编程和计算思维技能,紧密契合这一趋势。

全球范围内,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早已将编程教育引入基础教育体系,视其为关键的科技人才储备措施。在国内,少儿编程正在成为非学科教育中发展最快的赛道之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一代学生通过学习和竞赛,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还积累了应对未来科技挑战的宝贵经验。

在科技相关的互联网社区上,有一句流行的用语:“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空谈无益,给我看看你的代码)。这里,代码已成为“实践”的代名词。如果有人对这些学习编程的孩子们发出这样的挑战,他们很可能会迎难而上,因为他们的编程能力已经超越了许多成年人,包括那些在2010年之前出生的人。

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编程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技能训练。编程赛道紧密结合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实用技能的渴求,课程的实操性和逻辑性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将推动少儿编程教育进一步发展,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提供稳固保障。

结语

近年来,少儿编程赛道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期。作为科技人才储备的重要一环,少儿编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契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少儿编程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学生实现创新思维与科技素养的重要途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