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主要粮油单产提升在行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主要粮油单产提升在行动
2024年07月01日 10:26 环球网

来源:天眼新闻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地应用,大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力争粮食平均单产提升,水稻、玉米、高粱、马铃薯等主要粮油平均亩产提升。

无人机飞防促进大豆玉米丰收

当前,正值玉米生长拔节和豆苗分枝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贞丰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确保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在该县永丰街道林用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大豆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农技人员正操控装有高效生物农药的无人机,在农作物冠层上方来回穿梭,均匀向连片的大豆玉米喷洒农药。

“我们发现玉米有虫,黄豆有钻心虫,农业局帮我们用无人机洒药,效果特别好。”永丰街道林用村村民危文甫说。

“今天我们采用大疆T25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打药,一个小时可以打40亩农作物,相对人工打药,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贞丰县同行创业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刘华鑫说。

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大豆玉米进行飞防作业,不仅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达到一喷多效,用药更加精准均匀,在做好病虫害防治同时,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农户科学做好田间管理,切实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米”。

“高效快捷的植保无人机飞防,让田间管理尽显‘科技范儿’,既有效提高了病虫防治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也帮助农户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省农推站专家介绍,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相较于人工喷药,植保无人机“飞防”更高效、安全、节约、环保。

种植优质高粱找准致富钥匙

日前,在兴义市旧州镇草芦坪村的田坝里,十多位村民正在连成排地抢抓农时移栽高粱苗。挖坑、放苗、覆土等工作井然有序,松软的泥土被移栽好的高粱苗划分得条条分明,嫩绿的高粱苗挺立在田中,连线成排,构成了一幅人勤景美的田间劳作图。

“我今年50多岁了,这几天来帮忙移栽高粱,一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希望这样的活能多一点。”草芦坪村民王大妈微笑着说。

除了栽苗定植,田间管理也是种植生产中不能被忽视的部分。为了保障高粱种植最大收益,提高高粱种植质量及后期产量,草芦坪村从移栽环节到田间管理都邀请了专家现场指导。

“窝打深点,根部要压紧,然后再刨土过来盖好,这样高粱成活率才高。过两天记得来浇一次定根水,确保高粱尽快度过换苗期。”旧州镇农服中心主任陈定刚在给村民讲解移栽技巧。

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兴义市把种植高粱作为绿色、安全、高效、生态型的乡村产业,在雄武、鲁屯等13个乡镇(街道)高标准高质量科学规划“订单种植”优质高粱3.56万亩,助力广大农民持续稳定增产增收。

今年,兴义市以“稳面积、提单产、升品质、保丰收、夯基础、推农机”为主抓手,紧扣“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内涵,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稳产高产、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开展“强化示范攻单产”行动,以领办高产示范点及高质高效、高产高效、单产提升、特色高粱等为依托,在雄武乡高峰村、鲁屯镇章磨村等地创办8个高粱高产示范点、示范面积4000亩,加快推进高粱种植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市场化,让高粱产业成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在高粱种植中,兴义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进贵州国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高粱产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实行“产销对接”利益联结机制,打消群众种植高粱的后顾之忧,外引内培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以销促产、产销联动,企业对种植农户实行“订单”保底收购高粱,搭建起“企业+农户”销售平台,健全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实现销售有渠道、企业有效益、农民有增收。

水稻“两增一调”技术促高产

“原来我们这里农民种水稻每亩插秧基本在七八千穴,这几年我们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县域水稻每亩穴数在11000-13000为宜,亩穴数低于10000或高于13000时,产量都会出现下降。”夏种时节,正在田间指导种植的贵定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丁天明说,在增密的同时,水稻种植增加钾肥用量,并分次施用氮肥,使氮肥基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达到6∶4或5∶5。“通过两增一调综合技术,全县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400-500公斤左右提升到550-600公斤。”

在县农技推广站的推动下,去年该县沿山镇星溪村村民敖光明在水稻种植中采用了新技术,“在投入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每亩实现增产两三百斤,今年村里用这种方法种水稻的人家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种植大户刘辰飞流转了1500亩土地,从2022年起采用“两增一调”技术,将每亩秧苗从6000株提高到12000株,同时配合增钾、调氮措施,实现平均亩产从四五百公斤增加到650公斤以上,“相当于每亩增加效益四五百元。”

近年来,针对广大农户传统种植水稻栽插密度低,钾肥施用量不足,氮肥作为基肥施用过多等问题,贵定县通过成功试验,将“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作为提升水稻单产的重要措施,持续加大力度进行示范推广。

“两增一调”即在水稻栽培中综合采用增密、增钾、调氮技术。其中增密即通过合理增加秧苗密度,进而增加基本苗,促进稻田有效穗数增加。增钾即通过增加基肥和穗肥钾肥施用量,进而促进水稻壮秆、分蘖和大穗形成,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调氮即通过调整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将部分氮肥调至穗肥施用,进而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防止早衰,从而促进水稻单产增加。

据了解,今年“两增一调”水稻种植技术在全县推广面积达6万亩左右。另外,贵定县今年还聚焦7个主要粮油作物,在全县推广十几项重点农业技术,适用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其中玉米主要推广根部集雨栽培和“一增五改”高产栽培技术,油菜主要推广“两改三适两抗”和“旱地分带套作”技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