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日本印钞厂的秘密

藏在日本印钞厂的秘密
2024年10月25日 08:09 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讲解员正在介绍最新防伪技术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日本国立印刷局是印刷日元纸币的地方,这里的参观项目一直很难预约,发行新钞后更是火爆到每天刚开放名额1小时内就约满了。《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偶然刷到印刷局的东京工场有临时取消的参观空位,赶忙填写了申请表格。

由于印刷物品的特殊性,工场参观相对严格。预约阶段就要填写个人信息,参观当天要带身份证明,并接受门口检查。进入场区后,除了手帕和饮用水,所有个人物品都要寄存,只在一个展厅内可拍照留念。

国立印刷局有6个工场,东京工场是其中之一,主要印刷1万元和1000元纸币,同时也印刷邮票、护照和官报,即刊登国家法令和公示的官方报纸。

日本的纸币历史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史的投影。1868年,明治政府首次发行全国通用的政府纸币“太政官札”,这是最早的纸币。1871年,日本建立大藏省纸币司,第一代负责人就是印在新版1万元纸币上的涩泽荣一。由于太政官札制造工艺简单,频频出现伪造问题,因此日本只能委托德国和美国印刷纸币。依赖外国印刷,不仅造价高,还容易被牵制,于是纸币司下决心自己印纸币。

但当时的日本完全没有相关经验,雕刻和印刷工艺都要靠高薪聘请的意大利和英国等国的技术人员。1881年,日本发行第一张带有人像的纸币出自意大利雕刻家乔索内之手,由他绘制并雕刻了神功皇后的肖像。讲解员见记者端详这张纸币的照片便主动介绍起来。原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神功皇后的画像,只在《日本书记》中提到她英武有力,因此乔索内只能在造币局找一个女职员当底版,然后发挥想象绘制草稿,以至于纸币上的神功皇后看起来很有异域风情。而且,这张纸币背后还有一个爱情故事。乔索内和女职员日久生情,想娶她为妻,但遭到当时纸币司负责人的强烈反对。二人只能一直同居,乔索内思念家乡,又舍不得留下恋人,50岁左右就忧郁而终了。

纸币上的肖像画是日本历史的浓缩,反映古代史的有菅原道真、和气清麻吕、藤原镰足和圣德太子等人,其中向中国派遣遣隋使、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的圣德太子先后出现在不同时代的6种纸币上,可以看出他在很长时间里都被日本人视为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近现代史的代表有福泽谕吉、新渡户稻造、夏目漱石、野口英世、北里柴三郎和涩泽荣一等。女性肖像并不多,除了第一张纸币上的神功皇后外,还有作家樋口一叶和教育家津田梅子。

进入场区前,几位讲解员贴心地拿来很多瓶防蚊喷雾,说是园区里多蚊虫,让我们做好防护。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小队进入工场内部。刚一进楼,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鱼腥味。讲解员说,这是印刷墨水的特殊气味,有些年轻员工无法忍受这种味道,工作不到两周就辞职不干了。一行人来到印刷车间上层的通道,前面是一面巨大的玻璃窗,看上去像是毛玻璃,只能透出一点光亮。讲解员做了简单介绍后,按下按钮,毛玻璃立刻变成透明玻璃。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我们看到纸币切割成张、贴防伪镭射标和印制编号的过程,以及每一个流程结束后清点纸张的操作台。据说,当年工人每天上班都被要求脱光衣服换上工服,下班时再脱光衣服,并且跨过一根50厘米高的竹竿,以防有人夹带物品离开。但是自上世纪50年代起,工场开始雇女工,废止了这种有辱人格的检测方法。现在每个步骤都需要清点纸张数目,必须全部核对无误才能离开。记者询问是否出现机器故障等突发情况,讲解员说:“的确有过印机内部卡纸导致张数不符,大家只能一起等待,直到找到那张印废的纸才能下班。”

日本纸币印刷技术发达,除了纸张使用了一些特殊工艺外,防伪技术通过触摸、透视、倾斜和借助工具的加持,尽量做到无懈可击。触摸防伪采用深凹版印刷和识别标志,透视辨别技术采用了高精细水印和水印条纹技术,墨水除了在紫外线下可以发光外,还使用了珠光墨水,纸币弯曲起来可以看到中央部分有粉红色珠光。记者比较感兴趣的是通过“倾斜方式”检测,特别是3D全息的防伪条,拿着纸币变换方向,可以看到三维打印的头像也在变化角度。还有,新版纸币在防伪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比如新版纸币增加了一排斜线凸起,方便盲人迅速辨别。

展厅内还有一个“猜猜1亿日元有多重”的展台,上面放着用于印刷1万张万元面额纸币的印刷用纸。大家搬起后纷纷猜是3公斤、5公斤,当被告知是10公斤时,大都表示难以置信。原来搬砖会累,搬钱却从来不觉得是负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