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近日,“漏电保护选择性智能试验系统”在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业公司顺利通过验收,专家认为该系统有效解决了漏电保护“选择性”失灵造成的“乱停电”难题。
“2010年开始研发,2020年转化推广,到现在才有了眉目。”1月5日,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全安)董事长、研发带头人郭春平感慨道:“专利研发、成果转化,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很不易。但我们依靠‘骏马拉小车’模式,不仅实现了健康生存,还走上发展壮大之路。”
山西全安是研发制造煤矿安全抗违章技术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1999年创办时,注册资金仅5.45万元,靠着研发新技术产品、转化并推广成果,不断成长壮大,2024年注册资金增长到2999万元,成为山西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说:“山西全安提出并实践的‘骏马拉小车’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模式,值得更多从事安全产业的同行学习和借鉴。”
研发要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2024年6月7日,“一种井下电气设备接地监测监控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证书快递到了山西全安。“这是公司获得的第78件专利。一件件发明专利,让公司发展底气十足。”在井下机电岗位工作了16年的郭春平说,“我们研发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煤炭是我国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瓦斯爆炸是煤炭安全生产最大危害。据统计,约一半瓦斯爆炸原因与违章带电作业直接相关。”郭春平说,“用技术手段预控作业人员违章带电作业,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我们的研发初衷。”
山西全安把科技创新方向锁定在研发抗违章技术及产品上。矿用开关两防锁是他们第一个研发产品,能防止擅自送电、擅自开盖操作。“公司成立时,就启动了这项研发,郭春平带领团队,循着防范违章的思路,设计图纸、生产样品,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经过3年多攻关,最终找到‘锁’住安全隐患的两防锁。”山西全安总经理助理郭晓鹏回忆说。
“科技研发不是‘人多力量大’,而要依靠人才带头突破,团队紧紧跟随,瞄准问题搞研发,才能产生原创技术成果。”郭春平说,“中小科技企业好比小车,科研团队就像拉车的骏马,专利研发和成果转化是两个车轮。”
至今,山西全安研制抗违章系列产品50余个,科研成果被国内外煤矿的45万台井下防爆设备应用。近年来,煤矿步入智能采掘时代,山西全安又全力研发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用“智能+技术”杜绝煤矿违章带电作业。郭晓鹏说,研发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有电闭锁传感器等研发,均取得成功,其中“接地电阻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技术”,获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八国专利权。
聚焦解决煤矿违章带电作业问题,山西全安完成科技研发项目21项,获得国内外各类知识产权百余件,其中中国专利78件,发明专利23件。“山西全安有员工20人,人均专利数3.9件。”郭春平说。
系统性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2023年以来,山西全安的科研人员带着80万字的《抗违章技术理论与应用》专著,赴煤矿、高校和图书馆,开展公益赠书,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大众了解抗违章技术理论的同时推广科研产品。
“科研成果转化是山西全安的另一个车轮。”郭晓鹏说,研发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十分不易。“山西全安投入近百万元,出版这本专著,专章编录《科技成果转化策略及案例》,为成果转化提供指导。”
矿用开关两防锁是山西全安转化成功的科研成果。据介绍,为实现更好转化,公司组建了售后技术服务组、打假工作组,申请了“铁门神”商标,甚至首创了行业标准。郭春平说:“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标准、商标、生产、品质、销售、售后、宣介等多个环节,甚至还需要打假。”矿用开关两防锁被应用到国内各大煤矿,销售收入近2亿元。
近日,山西全安研制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等相关产品,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郭晓鹏说:“我们要继续采用矿用开关两防锁转化方式,把这两项技术产品应用到全国各省区煤矿,服务煤矿安全生产。”
“骏马拉小车”模式的核心是人才团队。“20人的团队只负责研发、成果推广,生产则全部外包。”郭春平说,“我们将继续弘扬企业家精神,一靠脑、二靠跑,赢得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