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024年12月12日,在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宣布到2030年在其钢铁子公司削减约5000个岗位后,工人在杜伊斯堡抗议游行。
编者的话:“欧洲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不久前,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洲新闻台也报道称:“法国和德国的政治危机为欧洲疲软的经济带来更多麻烦。”近期,被誉为欧洲经济增长“火车头”的德国、法国等经济预期不容乐观:德国央行大幅下调了对未来两年德国经济的预测,202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仅增长0.2%,较先前预测下调了0.9个百分点;而作为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央行预计2025年该国GDP增长0.9%,低于去年9月预测的1.2%。“是时候采取行动了。”美国彭博社援引德国一名企业界人士的话报道称。在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看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欧洲需要实施“彻底变革”,才能重拾自身竞争力。
德、法、英经济均令人担忧
“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正走上一条衰退之路,且可能难以挽回。”彭博社报道称,高昂的能源成本和出口下滑使德国每个家庭的平均损失达2500欧元(1欧元约合7.6元人民币)。据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估算,德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即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经济能够发展的速度——已缩小至0.4%。
报道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德国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正在失去市场份额,并加速把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德国该行业未来十年可能损失40%的附加值。大众汽车已计划削减岗位和减产,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博世公司等也即将裁员。截至2024年底,《财富》欧洲500强中的德企已宣布裁员超过6万人。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期发布报告认为,德国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依赖廉价能源输入和向全球市场出口,在面对结构性挑战、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保护主义抬头、能源成本飙升等情况时,增长前景受到大幅削弱。
“过去十年,德国的投资率在西欧国家中居于最低水平。历届政府普遍反对公共支出。”上述报告认为,这造成的后果包括基础设施老化、电子政务服务推广进展缓慢。德国联邦政府去年重启债务刹车机制,将年度预算赤字限制在GDP的0.35%,进一步缩小了该国绿色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和国防领域的投资空间。
“德国不会在一夜间崩溃。”长期为德企提供战略建议的研究机构未来今日研究所创始人埃米·韦布形容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一点点变糟,而且似乎看不到尽头。”
欧盟另一大“引擎”法国的经济表现同样令人担忧,其背后的原因与德国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法国面临增长停滞、高额债务、财政赤字等多项经济挑战,这主要是由于高能源成本、高利率、本土工业衰退、消费者信心下降、商业投资放缓等一系列因素。
《纽约时报》认为,此前在政府补贴保护下被人为压低的法国企业破产率,如今在快速上升。全球轮胎制造商米其林等法国企业去年11月宣布,他们将削减生产并裁减数千名员工。“前两年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上生活成本危机,导致法国人选择储蓄,而非消费,进一步削弱了经济活动。”报道称,法国家庭消费支出的下滑给零售业、餐饮业和酒店业都带来了冲击。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称,2024年法国经济受到“两个预料之外的驱动因素”的推动,一是公共支出,二是对外贸易,但这两台“发动机”正因为不同的原因“熄火”。一方面,公共支出或将因为未来法国政府的预算紧缩政策而减少,另一方面,法国则同时面临中国产品的竞争和美国可能发起的贸易战。
“德国和法国面临的问题也与欧盟自身密切相关。”欧洲期刊《现代外交》认为,欧盟的过度监管是使其全球市场竞争力被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法两国面对的另一项共同挑战是对现代创新和技术投资的不足。报道认为,中国、美国等在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持续推动创新。而在欧洲,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限制了资本的获取,进一步阻碍了创新和经济改革。
此外,来自美国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据德国《商报》报道,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从欧洲“吸走”资金超过百亿美元,这些打着“美国优先”旗号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给欧洲国家造成产业外迁压力,减少欧洲获得关键技术和投资的机会。
尽管英国已退出欧盟,但作为欧洲重要经济体,英国经济增长同样被认为影响着欧洲的未来。据《纽约时报》报道,尽管2024年年初英国以经济复苏开局,但随后,通胀上升、消费者信心低迷、经济停滞等消息接踵而至。
英国商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提高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因。同时,仅有20%的企业在过去3个月内增加了投资,24%的企业削减了投资。
总部位于伦敦的经济研究公司凯投宏观的首席英国经济学家戴尔斯分析称,英国经济去年下半年陷入停滞源于高利率的持续拖累、海外需求疲软以及业界对预算案政策的不安。也有观点认为,工党政府的执政思路,包括增税主张,削弱了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动力。
不过,《纽约时报》认为,比起其他国家,英国政府较为稳定,“这与法国、德国和加拿大政府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迄今为止,英国似乎不会面临美国下届政府可能实施的“最严厉的关税”。
“情况并非全然黯淡”
“德国的情况并非全然黯淡。”彭博社报道称,德国在七国集团中拥有最低的债务比例,这为其调整财政支出提供了空间,只要政治上愿意,就有可能实现。德国纽伦堡工业大学教授、政府独立经济顾问小组成员维罗妮卡·格里姆认为,德国政府应为企业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条件,放宽相关劳动法规,为长期经济扩张铺平道路。彭博社认为,为赶上其他发达经济体,德国每年需将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产品的投资增加约1/3,约占其GDP的1%。
此外,德国也是全球近半“隐形冠军”企业的所在地。“隐形冠军”企业通常指那些在某一细分领域或行业中做到全球领先、但不为公众所熟知的中小企业。这些德国中小企业在汽车配件生产等自身所在领域仍是全球领导者,有的已有百年历史,经受住了战争和恶性通胀的考验。“他们的大多数产品是不可替代的。”长期追踪这些企业的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西蒙认为,这能为德国经济带来一定的稳定性。他补充说:“但要成为明天的‘冠军’,首要条件是创新。”
《经济学人》认为,尽管挑战重重,但不应低估德国的优势和机遇。在全球商业环境排名中,德国位居前十。德国也是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电子、化工和汽车产业集群的总部所在地。此外,德国还在引领欧洲绿色转型方面具有高技能劳动力和泛区域供应链的优势。
对法国而言,2025年也有一些积极的信号。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法国的通胀情况正在好转。2024年,该国的通胀率在2%左右,而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只有1%。“当消费者开始勇于消费,法国经济有可能在2025年实现增长。”报道分析认为,如果法国人今年能够以2019年之前的节奏消费,将会向该国GDP额外注入600亿欧元。
荷兰、西班牙等新“发动机”动力有多足?
《纽约时报》报道称,作为欧元区的基石之一,法国长期与德国共同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自2021年以来,欧洲能源危机和高利率持续削弱这两个国家的实力。美联社则援引欧洲经济学家的话报道称,德、法经济疲软“可能让权力和影响力转移到荷兰或西班牙等目前表现良好的其他欧洲国家。”
那么被视为新“发动机”的国家经济动力是否够足呢?《经济学人》报道称,西班牙被认为是2024年经济表现最好的发达国家。“西班牙领导着脆弱的欧盟。”西班牙《经济学家报》去年12月报道称,彭博社连续数月上调该国经济增长预期,已将其升至2.1%。相比欧元区其他国家受到法、德经济停滞的影响,西班牙经济却“享受着甜蜜的时刻”。
西班牙媒体《自由信息》分析称,西班牙经济发展亮眼的原因包括其能源供应脆弱性较低、旅游业增长强劲、移民增多带来人口增长、劳动力市场扩大、内需强劲以及欧洲基金推动的投资增长。
不过,报道认为,西班牙未来能否替代德、法拉动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该国能否提升自身生产率。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西班牙每小时的实际生产率只增长了不到1%。
不是某国单独的问题,而是整个欧洲需要深刻变革
在欧洲许多高级官员、商界领袖和学者看来,欧洲经济“火车头”失速的背后不只是某些国家单独的问题,而是整个欧洲需要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据《纽约时报》报道,意大利前总理恩里克·莱塔认为,欧洲的核心问题在于“竞争力危机”。莱塔说,他曾花6个月走访了65个欧洲城市,亲身体验了欧洲特有的“竞争力缺陷”。他说:“乘坐高速列车在欧洲各国首都之间旅行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深刻的矛盾,体现了这个单一市场的问题。”持有相同观点的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则举例解释为什么欧洲企业常在与美国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落后——欧洲至少有34家主要移动网络公司,而中国只有4家,美国有3家。
“如果不集中公共资金并建立单一的资本市场,欧洲将无法在国防、能源、超级计算等领域进行有效竞争所需的投资。若不整合小公司,欧洲就无法与那些更有能力占据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巨型外国公司相比。”《纽约时报》报道称。
“我们的组织、决策和融资都是为‘昨日世界’而设计的——新冠疫情之前,俄乌冲突之前,中东冲突之前,大国对抗回归之前。”德拉吉说,实施改革意味着大幅增加联合开支、彻底改革欧洲繁琐的融资和法规以及整合小型公司。
《现代外交》分析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已从重工业向数字化经济转型,AI、半导体等领域带来的收入已远超传统制造业。接下来,欧盟必须摆脱对传统工业的依赖,向数字产业转型,尤其是投资科技初创企业并建立风险资本行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的报告显示,欧洲科技生产率自2005年以来几乎停滞不前,而美国同期增长近40%。欧洲风险投资规模仅为美国的1/4,这也是导致欧洲缺乏商业活力的原因之一。此外,在欧洲,成立5年或更短时间的新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德国缺乏能推动下一代增长的新兴创业公司。”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称,许多德国初创企业在扩展业务时选择前往美国,因为那里的风投更普及,税收也更低。
蒂森克虏伯是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也被认为是当初德国工业化最初的推动力之一,该企业也在推动裁员计划。“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蒂森克虏伯的困境。”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财政部长拜亚兹不久前在哈佛大学的一场会议上这样表示:“(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为什么德国最后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距离我们已有50年的历史了?”
“我们几十年来所熟知的德国经济体系的稳定性正在崩塌。”而蒂森克虏伯首席执行官洛佩兹则这样形容称:“毫无疑问,是时候采取行动了。”(本报记者 白云怡)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