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出现这5种变化,可能是疾病信号

脖子出现这5种变化,可能是疾病信号
2025年01月12日 20:53 环球网

来源:生命时报

脖子是躯干最细的部位,却藏有诸多器官,包括甲状腺、咽喉、颈段气管、食管、淋巴结、神经等。

医生提醒,当脖子出现一些变化,很可能是这些器官组织发出的预警信号。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脖子出现哪些信号需要警惕疾病风险。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金晖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刘天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高登峰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王思予

颜色改变,要查代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天润表示,“除日晒等原因外,脖颈皮肤的颜色应与其他部位一致,不会有明显色差。如果出现颜色改变,可能提示内分泌或代谢异常。”

发黑,查血糖

如果脖颈后部的皮肤变厚、粗糙,并呈现暗灰、深褐色,同时腋窝、膝盖也发黑,感觉洗不干净,可能是“黑棘皮病”的表现。

黑棘皮病好发于超重、肥胖人群,通常与代谢紊乱、高脂血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肾病、肿瘤性病变、皮肤病等也可有这种表现。

红斑,查免疫

患上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时,脖颈皮肤也会有变化,比如出现淡紫、红色的水肿性红斑、皮疹,常伴随发热、红肿、关节疼痛等。

僵硬疼痛,小心感染

健康的脖颈十分灵活,若活动出现明显疼痛或限制,也是一个预警信号,问题可大可小。

肌肉受损会僵硬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可造成脖颈肌肉持续紧张、僵硬,甚至出现拉伤。突然用力扭转、外伤也可造成肌肉被强烈牵拉,引发疼痛。

颈椎退化更受限

颈椎僵硬、疼痛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常在脖颈后伸时减轻、前屈时加重,伴随仰头、低头、转头范围缩小,以及上肢放射性疼麻感。

伴随发热查感染

脑膜炎、腮腺炎等头部感染性疾病,也可引发颈部僵硬或疼痛,常有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

短时“斜颈”是落枕

如果出现头颈部偏向一侧,下巴指向对侧,是斜颈的表现,多为先天性疾病,需及时治疗。

睡觉姿势不佳、枕头不合适会让人落枕,也会限制颈部在某一侧的活动,但头部姿势相对正常,可在几天内缓解。

脑出血、颅内感染等神经系统问题,则可引发痉挛性斜颈,且为长期持续性,甚至会逐渐加重。

刘天润建议,出现脖颈僵硬疼痛时,可先调整姿势,进行适度的拉伸、转动等,看能否缓解。

如果疼痛僵硬无法减轻,甚至加重,且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颈部肿大,提防肿瘤

脖颈有甲状腺、咽喉、食管等器官组织,它们发生病变或可出现体积增大,从而占据颈部空间,导致脖颈肿大。

甲状腺有肿块

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肿瘤、甲状腺炎等可引发甲状腺肿大,脖颈处会有“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淋巴结在发炎

脖颈处有密集的浅表淋巴结,多位于耳后、颌下。当临近器官、组织发炎时,如牙龈炎、扁桃体炎,附近的淋巴结会发挥免疫作用,出现肿大,急性期伴随疼痛、吞咽困难等。

但需提醒的是,有痛感的淋巴结肿大相对安全,摸上去界限清晰、质地较软、可推动;如果淋巴结无痛,且质地粗糙、界限不清,一直在增大,或是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或血液系统疾病的表现。

自查甲状腺状态,可用手指触摸喉结区域,观察是否有异常肿块,感受吞咽时是否有不适、疼痛或异物感;

自查淋巴结时,可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触摸耳后和颌下,感受有无压痛,如果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血管肿胀,留意心脏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高登峰介绍,“正常人在站立或坐位时,颈静脉、颈动脉无法通过肉眼看到,如果发现异常扩张或搏动,常预示心血管问题。”

静脉怒张要查心

颈静脉血管在平卧时稍见充盈,但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如果在30°~45°半卧位时都可看到明显凸起的颈静脉,即为颈静脉怒张,说明静脉系统压力高,造成血液无法充分回流,淤积在脖颈,常预示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等心血管疾病。

动脉搏动问题多

正常人颈动脉的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可见,且很微弱,若安静状态下出现明显搏动,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患者。

检查颈部血管的状态,可在平卧状态下触摸颈部区域,感受是否有异常扩张或强烈搏动感,但颈部动脉、静脉位置相近,患者可能无法自己判断。

建议出现上述问题时及时就医,由医生鉴别,进行超声、心电图或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脖子变粗,血脂异常

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男性的颈围不超过38厘米,成年女性不超过35厘米。颈围变大,意味着颈部脂肪堆积过多,与全身肥胖程度也呈正相关。

如果不及时调整,各种疾病风险均会增加,比如,可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风险;多项研究表明,颈围增加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的发病也相关。

准确测量颈围,可选站立姿势或端坐在椅子上,平静呼吸,平视前方,将软尺在喉结下方到低头时手能摸到颈椎最突出的位置绕一圈,每月测量一次,将数据记录下来。

如果发现颈围明显增加,但仍在合理范围内,建议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每周进行1~3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

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8厘米、女性大于35厘米,建议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评估,超重、高血脂、高血压人群尤其要关注颈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