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女性“传奇”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女性“传奇”
2025年01月13日 10:45 环球网

王心与在《凤凰》中饰演武则天的演员温峥嵘

王心,编剧、纪录片导演,曾担任央视系列纪录片《路过你的世界》、优酷心理学系列纪录片《幸福实验室》、央视系列纪录短片《新生活,请回答》等多部作品总导演。

■ 口述:王心 编剧、纪录片导演

■ 记录:钟玲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爱情、亲情、婚姻、事业、家国……穿越千年时光,与女性的生命旋律连缀到一起的只有这些音符吗?宋代的李清照、唐朝的武则天、汉代的解忧公主、清末的沈寿,皆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超越同时代女性的人生,她们又是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

诗意的风格、清新的色调,剧情式纪录片《凤凰:她的传奇》(以下简称《凤凰》)播出后,便以独特的演绎方式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凤凰》通过“旁白叙述+剧情演绎”的叙事手法,依次讲述了李清照、武则天、解忧公主、沈寿的人生故事,在每个人物45分钟左右的叙事篇幅里,重现了她们浴火重生、突破困境的心路历程。播出至今,纪录片中对女性命运的诘问,仍在继续。近日,《凤凰》的导演王心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分享了《凤凰》从初期策划到拍摄过程的创作心得。以下是她的讲述——

带着疑问与推测,展开一场古今对话

纪录片《凤凰》从筹备到播出,已经过去了四年。近几年,有关女性视角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纪录片也不例外。但在国内,以女性人物为主的历史类纪录片并不多,所以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拍摄一部以女性人物为主的系列纪录片。

于历史长河中捕捉那些消逝的倩影,难度远超于拍摄现实中的人物。因为现实题材纪录片,我们可以对人物有大量近距离地直接观察,与其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但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局限性,我们所拍摄的人物已经不存在了,时空的差异让我们只能凭借留下的史料进行间接观察。因此,我们是带着疑问和推测来创作《凤凰》的,并选择以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来展开这一场古今对话。

筹备之初,我们筛选了十个历史中的女性人物,但在研读相关的史料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后,这份名单渐渐变少了。有一些女性是找不到相关的史料记载,还有一些女性是我们认为她们身上并不具备能够和当下女性勾连,且能直接反映出当下女性困境的角度,基于此,我们最终选择了李清照、武则天、解忧公主、沈寿四位不同时代的女性。

她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但是,要如何呈现她们多彩的一生?是完整地梳理她们的人生脉络,还是从中截取一两个片段?思虑很久,我们达成的共识是,我们并不想复述她们在各自领域里的辉煌成就,而是侧重表达在那些耀眼的光环背后,她们遭遇了哪些因为性别身份为之带来的困境。例如,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出身的贵女,她再嫁和离婚都颇受非议。但是,在宋代社会种种桎梏的束缚之下,她选择再婚、离婚,非常不易。而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但她晚年时在立储这件事情上也遇到了难题。她虽然是武周的开国皇帝,但是她无法延续她的王朝。所以,我们很想知道其中无法改变的规则。沈寿的故事与当下的勾连,则在于——“出走”。刺绣女工作为中国女德的具象化存在,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组织形态、性别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刺绣体现了旧社会对女性的规训,要久坐、要忍耐、要全神贯注……沈寿作为优秀的绣娘,她的这种品质是非常突出的,然而,她竟然在死前留下遗言说,“不入夫家祖坟,不与丈夫合葬”,在当时的环境下,此等决断,难能可贵。

传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多为宏大叙事,创作素材大都来源于官方文献或正史档案,但对于《凤凰》的定位,我们并不想探讨宏大叙事下的女性,反而更想关注她们的情感纠葛、生活经历、心理世界,以及她们共同遭遇的结构性困境,而这种女性困境很可能是一以贯之,且延续至今的。

服化道与环境设计,尽力还原历史真实

《凤凰》从2023年12月初开始在横店影视城开拍,大概拍了半个多月。拍摄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服化道是否契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其次就是如何竭力贴近历史中四位女性的面貌?因为谁也没有见过她们,我们只能参考历史记载去设计每个人的形象。

我们费了很多心思,让她们的形象更接近历史,更接近真实。例如武则天这个角色,我们在她登基后的妆面上突出了男相感,因为她此前一直在向世人证明,她自己也具备和男性一样治理国家的能力。落幕时,我们给她做了披发造型,突出她的疲惫。我时常思索,她人生的最后一刻会不会觉得,当一切终归虚无,所有的奋斗与抗争其实毫无意义?但是我转念一想,以武则天的性格,她应该会觉得她的一生是有意义的,意义可能就在于她一直在试探女性的天花板在何处?站在权力顶峰时的她,一定有着别样的孤独与决绝,而我们为她塑造的每一个妆容,都是她心灵的写照,是她不同时期的自我对话。这不仅仅是妆容的变换,更是她心境的流转。

在这些女性的形象设计上,我们也特别考虑了如何贴合当时的时代。但我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就是要突出它们的量感。这个量感是指,她的形象不能是单薄的。譬如李清照,我的理念是她其形虽纤,却瘦而不弱。我们要做到“形似神也似”,服饰是宋朝的服饰,她的形象映现宋人风骨,而她虽然瘦如黄花却蕴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

同时,在镜头语言和美学表达上,我们希望《凤凰》的整体面貌,是在接近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又可以链接当下女性的集体情绪。我们通过镜头,以画面、声音、构图的巧妙融合,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现代的女性去观察过去的女性,并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谈。视觉效果上,我们也在努力让画面更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就像李清照最后在狱中的独白,我们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在那幽暗的狱室角落,李清照的身影被黑暗吞噬,一束光芒,自窗外投射进来映照在冰冷的石壁上。光影斑驳间,一阵风吹了过来……我希望,在一个窒息的环境里,风的流动,让她能够自由地呼吸。这一幕,借由陶昕然老师的演绎,展现了绝境中的李清照,她的坚韧和士大夫的风骨。

用现代人的视角,理解古代女性

李清照,一代词宗;武则天,千古女帝;解忧公主,大汉功臣;沈寿,清末绣杰……

中国历史上对女性人物的史料记载比较少,而已有的历史资料对于女性的叙述相对来说是缺乏女性视角的。《凤凰》将女性置于叙事的主体位置来讲述历史人物故事,但,这就代表作品是女性视角了吗?

我认为,并不是主角定为女性,就能够称之为女性视角的作品。我也不觉得因为我是女性身份、女性主创就天然具备女性视角。因此,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经常自我反省。一开始,武则天吸引我的地方可能是她的积极进取、努力、坚强,向世人证明了“男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不服输的性格。但是随着我对武周“一朝而亡”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之后,我突然发现,为什么我们要以一个男性成功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女性是否成功?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才发现自己也很狭隘。于是,我们尝试跳出传统框架,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视角,去挖掘历史的尘埃下那些被忽视的女性声音。

从李清照、武则天、解忧公主、沈寿的人生故事里可以看到,在她们生存的时代,她们都有自己的无奈与辛酸,身为女性,她们的处境都与当下女性的处境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凤凰》中出现的第二人称,就是经常用“你”来展开的种种追问,其实代表了我们主创、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视角。我们在纪录片中探讨的都是现代人所关心的那些议题,例如,她们如何走出不幸的婚姻?如何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如何挣脱社会环境的桎梏与宿命的牢笼?凡此种种。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在《凤凰》中做到“历史的故事是当下的热搜”的感觉,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去重新理解古代人,与古代的女性进行对话,并且从她们的突破困境的行动中探寻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凤凰》播出后,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将切入视角放在她们的“丰功伟绩”上?纪录片的名字里有传奇二字,故事里的她们都是传奇女性,在走近她们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一个问题:在现代人眼中,到底何为她们的传奇?

多数人的认知里,历史上的传奇女性总是因卓越贡献而被铭记。但我觉得,《凤凰》里的四位女性在时代与性别的枷锁中,挣脱束缚、勇敢飞翔的力量,本身就是一种传奇。在宋代,文坛是被男性垄断的,女性可以学但并不鼓励女性写作,尤其不提倡在闺阁里写的作品被公开发表或者流传出来。宋代的李清照写词与唐朝的武则天称帝,一样是很“先锋”的事情。而解忧公主,在个人情感与国家使命间不断挣扎,从不自主的婚姻与命运中追寻自我定位,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沈寿,与丈夫感情破裂后寄情刺绣,以绣自强,让自己的刺绣技艺走出国门……她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了许多不凡之举,在这种结构性的困境里,她们的突破,就是传奇。

因此,我们在《凤凰》里聚焦的是她们于非议中奋斗、于困境中觉醒的故事,呈现的是她们的每一步抗争与自我救赎。对于现代女性焦虑的那些问题,她们是探路先锋,亦是突围勇士,她们在自己的时代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时常在想,每一个时代可能都需要重塑一次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传奇女性的故事。因为,以现代人的目光去看待、去审视,她们的形象一定与古人视角大相径庭。试想,元代学者笔下的李清照,会是我们现在想象的模样吗?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李清照、武则天、解忧公主或者是沈寿,而我们的讲述,就是让历史画卷里的她们,绽放出与往昔迥异的绚烂色彩。

未来,《凤凰》可能还会走出国门,我并不担心海外的观众能否看懂中国女性的故事,因为《凤凰》里所呈现的女性传奇,都是当下的女性议题。我想,与生存在当下的我们一样,海外也有娜拉,也有需要出走的娜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