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NetFlix出品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上线并一次性放出全集,不出意外地引发了众多硬核科幻迷和动漫迷的关注与讨论。
由于爱死机系列一直是由不同制作组、不同美术风格打造的独立动画短片所组成,因此的话题再次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其中第二集《差劲旅行》、第三集《机器的脉动》、第六集《虫群》和第九集《吉巴罗》热度最高。#哪一集可以称为“神作”#
作为一部成人向科幻动画短片集,相较于第二季的口碑滑铁卢有所回升。有网友表示:“有时候真的会感慨,动画已经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了”,“强烈要求续订到人类文明结束的那一天”……爱死机第三季在豆瓣已有21万人参与评分,打分为8.5,
那么爱死机到底是如何俘获众多成年人的心的呢?除了让人大呼过瘾的视觉效果与剧情,我们如何从元宇宙角度解读爱死机?
3D技术打造出的炸裂美学
《吉巴罗》无疑是爱死机第三季中在社交平台上出镜率最高的一集,吉巴罗,意为,其原型是拉美原住民的代表——波多黎各的泰诺人。这是一个关于神秘原始部落里,湖中女巫与聋人骑士之间的爱恨纠缠、掠夺与复仇的故事。“波多黎各森林山地中的人”
短篇没有任何对话,但逼真的场景设计与激烈的剧情冲突仍然带给观众“大片”的既视感。其中身披黄金珠宝、跳着神秘舞蹈的女妖成为不少网友模仿的对象,甚至有网友斥巨资还原了女妖的服饰与妆容,挑战。“全网最像真人版吉巴罗女妖”
毫无疑问,即使抛开剧情,《吉巴罗》的美学风格也是爱死机中的独一份。看过第一季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一集的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同时也是第一季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证人》一集的导演。
这位个人特点突出的导演在采访中采访中表示《吉巴罗》本质上是一部 3D 动画,团队用技术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森林,并像通常在 3D 环境中做的那样对其进行照明,所以整个环境会显得非常真实。
而看起来非常逼真的人物实际上也的确有着真人原型,《吉巴罗》中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是由专业的舞蹈团队经过排练所设计的。而米尔戈的团队通过多角度参考舞蹈演员的动作,采用的方式将动作“移植”到湖中女巫的身上。手绘关键帧动画
“模拟水和飞溅物与盔甲、珠宝的接触,同时他们都在水中移动并碰撞,这极其困难和具有挑战性。但我想推动技术和这些视觉效果的实现,将这一艺术品推向极致”。导演米尔戈表示,而最终的《吉巴罗》也的确呈现出了不输给真人大片的炸裂美感。
虚拟与现实的裂缝之外
人类何去何从
如果虚拟世界比现实更美好,你会选择就此沉浸于虚拟世界吗?
爱死机第一季中的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男主汤姆与两名同伴在太空中工作时,由于程序错误,所乘的飞船飞到了十五万光年以外的地方。两名同伴在休眠仓里陷入昏睡,而汤姆在这里遇到了曾经的情人葛莉塔。在与情人再续前缘之后,过着似乎异常轻松愉快生活的男主发现自己眼前的世界并不真实,而眼前的旧情人也并不是本人。《天鹰座裂缝之外》
在男主的怀疑之下,情人无奈对男主坦白了真相,原来真实世界的男主沉睡在离地球十五万光年以外的破旧的平衡仓中,周围满是破败萧索的废墟。同伴早已离世,自己也已经是个垂暮老人,而眼前美艳的情人实际上是外表狰狞恐怖的外星虫族,出于善意才为男主制造了幻境。
在故事的最后,男主再次回到最初的幻境:飞船在宇宙中迷失,而情人从一片迷雾中向他走来……在一个遥远陌生的世界,起码身边还有个老熟人,真是再好不过了。无法接受现实的男主,选择就此沉沦于美好的幻境之中。
这样的情节让观众不禁联想到《黑客帝国》与《楚门的世界》等经典之作。如果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虚拟世界能与真实世界一样真实,甚至会带给人类现实中所没有的多元选择,是否有人会做出永远留在虚拟世界的决定呢?
在元宇宙日益发达的今天,无论是虚拟人还是虚拟世界都变得越来越贴近现实,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正在逐渐融合。虚拟世界正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而科幻作品里提出的构想,也将不再是天方夜谭,变成一道摆在现代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不过好在,虚拟技术会成为现实的延伸,我们会在虚拟世界发现更多可能,而现实世界则是虚拟世界存在的意义。未来的元宇宙一定会是一个虚实共生的世界
是人还是机器人?
元宇宙中的哲学思辨
作为爱死机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机器人在动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与表现。
其中有纯粹的机器人,比如故事背景设置于人类灭亡的《三个机器人》,它们在人类的遗骸旁说笑聊天,对人类的末日生存策略进行了一番嘲讽。也有,即人机合成体,而他们身上也表现出更多人性与哲学的思考。如第一季《狩猎愉快》中被改造的机械九尾狐,就讲述了一个科技时代的另类“聊斋故事”。半人半机器的“赛博格”
而爱死机中最富有哲学内涵的《齐马蓝》,则将这种思考推上了顶峰。齐马是一个艺术家,数百年来,他不断改造身体,这让他能够拥有足够的寿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而他会在自己的每一幅画作的正中间画上一个几何图形的浅蓝色块。并被命名为齐马蓝。但当人们探究齐马蓝之谜时,却最终发现齐马并不是“人”,他最初只是一个科学家所创造的用于打扫泳池的小机器人,而“齐马蓝”也就是泳池瓷砖的那方蓝色。这个色块的存在成为了无数爱好者所好奇的谜题,
这是一个探讨人类最初自我的故事,但在此之外,如果我们把第三季中的《机器的脉动》与之相联系,就会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主角在与生存作斗争中陷入幻觉,与智能机械“木卫一”进行对话,并最终选择与木卫一合为一体,成为永恒的“机器人”。这些人与机器的结合让我们不禁思考人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近期,谷歌的一名程序员宣称AI已具有自我意识,并公开了他们的聊天记录。
如果机器人拥有人格,我们是否应该承认他们的人类身份呢?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发展,半机械半人类的人,或者仿生人,又或者是人类意识存储于机器的意识体人——这些该如何定义呢?
上个月,全世界第一个半机械人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宣告去世。他曾经表示过:“这就是我试图让读者意识到的,今天或者的大多数人将迎来一个新的人类时代。”当一个人的意识与周围的技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也许生物性死亡,就不再意味着最终死亡。
当一个人的肉体死亡,而精神以程序的方式继续生存,又是否能给元宇宙时代带来更多可能?
这个问题并不是科幻小说或电影才关心的问题,而是哲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认知领域都广泛关注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科技无时无刻不在迅猛地发展着,所以我们需要梳理清楚我们如何对待新的物种。共同话题
如果我们创造出了符合我们对于“人类”标准设定的存在(机器、克隆、仿真等),它们应当用哪种存在的标准去定义?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到哪里去?”也许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技术与人性会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者:吴樱茹 排版:骆伟玲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