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朝鲜的关系,贯穿于满清从一个部落崛起为帝国的全过程;朝鲜与日本的关系,更是自唐宋以来从未断绝;清朝与日本的关系,在进入近代之前,未展开正式的官方交流。
从满清诞生于白山黑水,到入主中原取代大明王朝,清日彼此隔绝,各自专注于国内事务,清朝东征西讨建立起庞大的大清帝国,日本则规整北海道,力压朝鲜和琉球,建立以本州为中心,势力范围南北跨几千公里的新格局。
清朝与日本的官方交流始于清同治十年,此时已进入晚清末期,此之前的两百多年间,两者虽然近在咫尺,却有些“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表面互不理睬,暗地里相互试探,清朝早在入关之前就表露出对日本的兴趣,尽管当时它还只是东北内陆的一个部落。
日本首次进入女真人的视野是在万历抗倭援朝时期,丰臣秀吉以十几万大军突入朝鲜半岛,短时间之内就攻陷朝鲜全境。此时的努尔哈赤刚统一建州五部,后金的事业正遭受着扈伦四部的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依然主动向明朝请缨要入朝抗倭。按努尔哈赤的说法:“建州与朝鲜相连,朝鲜被倭奴侵夺,日后必犯建州”,但朝鲜怀疑女真真正的用意是借机扩张,故而婉言谢绝。此后明朝主力入朝抗倭,努尔哈赤则趁机统一女真诸部,大明只能眼睁睁看着建州逐步坐大。
与此同时,日军在朝鲜战场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也给女真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倭军步兵装备的轻型火铳更是令努尔哈赤颇为忌惮。在抗倭援朝结束不久,明朝与建州的关系开始恶化,大明与朝鲜军队均有使用日本降俘对付八旗骑兵的情况,以至于萨尔浒之战前夕,努尔哈赤不无担心地表示:“与明作战,朝鲜、日本之兵必来”。然而日本并未派兵参战,只是朝鲜作为明朝藩属派出一支万人左右的军队助战,而这支军队中同样有此前俘虏的日本降兵。
面对明朝宗主国与后金这位得罪不起的邻居,朝鲜左右为难,朝军元帅向后金表明立场:“昔倭侵我国,赖明助我,今以报德之故,奉调至此”,换句话说,我只是为了报恩做做样子,你不要以为我是真的要打你。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皇太极继任汗位之后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并在次年亲征朝鲜,满清成为朝鲜新的宗主国。确立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之后,清朝没有忘记朝鲜海峡对岸的日本,一方面命令朝鲜提供“倭情咨文”,另一方面要求朝鲜促成清日会谈。
“倭情咨文”事实上就是有关日本的一切情报,而清日会谈则是要朝鲜想尽办法引导日本使者入朝。这样的要求令朝鲜深感为难,“倭情咨文”可以提供,但日本使者不是你说请,人家就能来的,最终经过繁琐的外交解释之后,清朝不再坚持。在这一过程当中,清朝对日本采取了十分审慎克制的态度,要知道元朝和明朝建立之时,忽必烈与朱元璋均是直接派遣使者要求日本称臣纳贡,结果导致使臣被斩首,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满清在华北与李自成部逐鹿中原,仍然不忘严令后方“倭情可虑,严饬边备”,此时已是顺治朝多尔衮时代了。甚至第二年,日本船民漂流至东北,清朝盛情款待之后通过朝鲜送回日本之时,仍然希望借此建立清日关系,但德川幕府表现出的不屑却惊诧四座。在答谢书中,日本公然称呼清朝为“鞑靼国”,吓得朝鲜手足无措,但日本依旧我行我素。
然而清朝再次表现出克制,这对一个刚统一华夏,文治武功处于上升期的国家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此后德川幕府下达“锁国令”,清朝则颁布了“海禁令”。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清朝和日本彼此知晓对方的存在,又在具体细节上注意着分寸和谨慎,直到近代的剧变袭来,东亚的格局才又一次得到洗牌。
文:闫老师,北京大学 硕士 博士,专业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某高校教师,欢迎转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