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更深入了解素菜制作技艺(厦门南普陀)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晨报记者深度对话这项非遗的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弋。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 陈心晖
张弋是厦门人。年少时,他经常跟着母亲到南普陀“拜拜”,有时候也会去南普陀素菜馆吃饭,“普陀粉丝”“半月沉江”等经典素食俘获了张弋的味蕾,让他念念不忘。
20岁那年,张弋通过招工进入南普陀素菜馆工作,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做起。“我整整当了三年学徒工,从洗菜、切菜、切配、半成品加工等学起,只要和做菜有关的,我都认真学。”张弋说,当时为了练习刀工,他的手指上留下了许多伤痕。
等基本功熟练之后,张弋开始上锅台学炒菜,师傅则在身旁指点菜肴烹饪技巧,保证菜肴品质。张弋说,虽然有师傅领进门,但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在不断揣摩中,慢慢学会了多种菜肴的制作技艺。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张弋持续成长,成为一名厨师长。
有着百年历史的南普陀素菜,以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闻名。其坚持素作、素形、素名,融合宫廷素菜之精细、民间素菜之天然、寺院素菜之纯正,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皿。张弋始终坚持南普陀素菜制作技艺活态传承,通过编制菜谱,并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的菜谱。
张弋深知,只有创新立意,方能超凡脱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普陀素菜每年度都有创新计划。“要求体现在原材料、烹调工艺、口味、营养搭配、造型创意等方面,必须深入调查菜品的生命周期,不断推陈出新,以保证每一道菜品的生命力。”张弋说,他每年都会研发创新菜,经过不断尝试、改良,才推向市场。
为了能保持旺盛的创新力,他常常会独自去书店或图书馆,查阅各地的菜谱,学习其他菜系的长处,再结合南普陀素菜的特点进行创新;同时,他也会抓住一些外出学习、比赛的时间,向同行学习。迄今为止,他已创新菜肴近百道。
张弋曾多次代表南普陀寺实业社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烹饪大赛,并多次获得大奖——2003年,他参加重庆“第四届中国美食节”期间,夺得四道“中国名菜”和一席“中国名宴”荣誉;2004年,受央视《满汉全席》栏目邀请参加“电视擂台赛”,荣获两道“金牌菜”荣誉;2013年,参加第十四届中国美食节,获得五道“中国名菜”荣誉;2016年,代表厦门餐协名厨赴日本多地表演、传授素菜技艺……“每次参赛,都是对厨艺的再提升,特别锻炼厨师的全面技能。”张弋说。
2018年,张弋成为素菜制作技艺(厦门南普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觉得身上责任更重了。近年来,他走进校园、社区等,开展传承活动;同时,带徒授艺、创新菜肴,已培养出郭鹭辉、黄海坤、赖龙波等多名徒弟。
此外,他还持续“走出去”,推广南普陀素菜乃至闽菜,并通过建设职工好食堂、开设公益厨艺课堂,为全市职工提供服务。
如今的张弋,把更多时间花在企业管理和员工培养等方面,但他对素菜的热爱从未停止。“传承,是南普陀素菜的根基;创新,是南普陀素菜的生命。”张弋说,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研究素菜的新做法,培养更多徒弟,不断推广南普陀素菜文化。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