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公司近五年研发投入4200亿 持续深化改革彰显“硬科技”成色

科创板公司近五年研发投入4200亿 持续深化改革彰显“硬科技”成色
2024年06月24日 13:09 长江商报张学荣1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五年前,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鸣锣开市。五年后,科创板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彰显“硬科技”成色。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值得关注的是,《八条措施》将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摆在首要位置。事实上,自设立以来,科创板一直强调“硬科技”定位。高研发投入,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至2023年,开板五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超过4199.46亿元,且各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12%以上。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五年以来,科创板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6月21日,科创板共有57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2175.2亿股,总市值超过5.16万亿元,平均市盈率34.7倍。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占比合计超过80%。

强化“硬科技”定位摆在首要位置

正值开板五周年之际,科创板再迎新一轮改革。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据了解,《八条措施》紧紧围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特别是,针对市场反映较为集中的新股发行高价超募、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等问题,《八条措施》作出了相应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八条措施》将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摆在首要位置,具体措施包括严把入口关,坚决执行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适应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事实上,自设立以来,科创板一直强调“硬科技”定位。高研发投入,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17亿元、384.18亿元、852.40亿元、1284.68亿元、156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12.03%、13%、16%、12.2%。开板五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超过4199.46亿元。

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三成。

而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

据上交所统计,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其中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的专利均超过万项。龙芯中科推出新一代通用处理器龙芯3A6000,标志国产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性能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成功下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及产业化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开板五年总市值超过5.16万亿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五年以来,科创板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6月21日,科创板共有57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2175.2亿股,总市值超过5.16万亿元,平均市的盈率34.7倍。

据上交所此前发布数据,近年来,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占比合计超过80%。

其中,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数量超过110家,汇聚了国内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以及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半导体IP龙头芯原股份、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等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头部引领、集群支撑的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公司也超过120家,涵盖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多个重要产业链及生产环节。

此外,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超过110家,汇聚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深度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重点治疗场景。

板块逐步扩容,科创板公司盈利能力稳中向好。上交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4084.38亿元、8344.54亿元、1.21万亿元、1.4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500.86亿元、948.41亿元、1135.89亿元、759.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创板更具包容性的制度下,已有多家公司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不过,2023年以来,随着A股IPO阶段性放缓,同时监管审核更加严格,通过第五套上市标准完成IPO的企业大幅减少。

而《八条措施》中,监管部门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特别是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此外,《八条措施》还就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交易机制、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等方面做出细化安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