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律动丨循着地名看新区建设中的“变”与“不变”

雄安律动丨循着地名看新区建设中的“变”与“不变”
2024年04月27日 17:13 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4月27日电(记者苏凯洋)春和景明、万物竞发,记者近日走进雄安的街道、社区和公园,发现一些地名里“藏”着这座新城火热建设中的“变”与“不变”。

  平地起新城。地区发展之变,直接体现在地名的变化中。

  晨光洒向大地,记者沿着“融智路”由北向南步入雄安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三个互联网产业在建项目相继映入眼帘。

  这是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内的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现场(3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在这片位于容城县的土地上,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态渐显。未来,这里将“融”国内外优质互联网企业、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实验室之“智”,为雄安新区打造数字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我来雄安三年了,目睹了产业园一座座楼宇从空地上拔地而起。雄安未来将是一座智慧城市,我们在此先行先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贾梦霜说。

  在“文德路”和“勤学街”的交叉口南侧,记者看到了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和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校园内宽敞干净,操场和各类体育设施应有尽有。更南侧不远处,雄安北海幼儿园里传来了孩子们玩耍嬉闹的声音。

  这三所学校是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成果,2023年陆续投入使用后,雄安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京雄教育协同发展的硕果。

  临近中午,记者在幼儿园门口碰到了等候孙女放学的居民赵立民。“现在孩子的教育条件真是好。美术、科技、烘焙……课程特别丰富,我们小时候哪儿上过这些课呀。孩子在这儿能享受北京的教育资源,我们做家长的放心多了。”赵立民说。

  2023年9月13日,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在操场做体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地名,是一方水土的“名片”,既传承着历史文化,也承载着美丽乡愁。在雄安,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地名中的“不变”。

  雄安所在区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南赵北”之地。横跨安新县和雄县的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注渤海”,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战时期,这里是“淀上神兵”雁翎队英勇杀敌的战场。

  于是,“燕赵大街”“海岳大街”“九河大街”“雁翎大街”等地名应运而生,成为展示雄安新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精神风骨的重要符号。

  伴着夕阳余晖,沿着“双文街”一路前行,记者被南文营社区养老驿站的热闹氛围吸引了过去。推开门一看,有人下棋,有人打球,有人练习书法。十余位朗诵爱好者在大厅里围坐一圈,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五一”表演进行彩排。

  2023年5月23日,南文营社区居民在养老驿站活动室练习书法。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作为回迁居民,大家对“南文”和“南文营”两个词再熟悉不过了。

  “以前,俺们这儿的两个村就叫南文村和南文营村,现在改叫南文社区和南文营社区了,‘双文街’也是这么来的。”居民张振刚说,回迁以后,居住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丰富了,身边还是熟悉的乡亲们,自己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

  在这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城,有很多用原有村名命名的道路、小区。对于容东、容西和雄东等新建片区的12万回迁群众来说,这些留存下来的村名地名,承载着人们割舍不断的乡韵乡情。

  雄安新区地名“变”与“不变”的背后,离不开多个群体的共同努力。

  据悉,雄安新区在启动地名命名工作之初编制了《河北雄安新区地名命名规范与部分地名意向性命名方案》,为地名落地提供了可靠依据,并率先在全省成立地名协会、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吸纳了112名经验丰富的高校学者、行业专家、本土乡贤等,为新区地名“问诊把脉”。

  这些地名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用而不觉中服务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