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太阳和土壤,生长环境全智能控制——探访“无人植物工厂”

无需太阳和土壤,生长环境全智能控制——探访“无人植物工厂”
2024年05月15日 15:35 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5月15日电(记者周义)传统农耕依赖阳光、土壤,一旦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作物生产就会面临严峻挑战。“无人植物工厂”的出现,让种菜“不靠天吃饭”成为现实。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的智能车间,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蔬菜在立体植物栽培架上接受LED灯照射,长势喜人。车间里没有工人,蔬菜的播种、育苗、分栽、采收到包装皆由自动机械臂定点定时完成。

  5月8日,在中科三安植物工厂,智能机器人进行自动化蔬菜生产。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记者好奇,没有太阳和土壤,蔬菜是如何生长的?“简单来说,营养液代替了土壤,LED灯代替了太阳光照。”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试基地厂长王金龙一语中的。

  植物的生物量90%源于光合作用,而植物工厂有着独特的“光配方”。中科三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每一种植物对不同颜色的光的“青睐”程度不同,因此将这些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光谱,通过人工定制光源取代太阳光,能大大提高植物生长效率。“比如叶菜类蔬菜更喜欢蓝光和红光,所以我们在不同时间段照射红光或蓝光。”王金龙说。

  水是用纯水,风经过过滤,物料通道处于严格管控……在植物工厂中,植物生长所需的“风、光、水、电、气”实现了全智能控制。王金龙告诉记者,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都由机器控制在了最适宜的范围。

  环境如此管控下的蔬菜全程生长在无菌、无尘环境中,没有病虫害困扰,不用一点农药,口感好、味道鲜美且安全。

  这是5月8日在中科三安植物工厂拍摄的立体植物栽培架一角。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记者发现,植物工厂还能量身定制蔬菜的口味。以生菜为例,通过对营养液、光照等指标的精准调控,既可以让生菜鲜嫩甘甜,更符合国人的喜好,也可以使其莴苣素含量增高,咀嚼起来微苦,更符合一些西方人的口味。

  “植物工厂展现了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未来图景,它解决了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不‘靠天吃饭’,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按王金龙的话讲,就是“向天空借空间”。“例如生菜及烹调类白菜等,从播种到采收不到40天,生长周期相较于土壤种植缩短三分之一,而且蔬菜是立体种植,可以全年连续生产,单位面积产量比传统田地农业生产多50倍。”王金龙说。

  如今,无人植物工厂每天可产出1.5吨蔬菜。产出的蔬菜在厦门、泉州、深圳等地均已上市销售,包括小白菜、冰菜等近20种。

  “植物工厂可以为边远地区、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蔬菜,例如沙漠、海岛、雪原等等,还可以为星月探索提供食物保障,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融合。”王金龙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