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有感《梅妃》常演常新

文化·视点|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有感《梅妃》常演常新
2024年06月16日 15:14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有感《梅妃》常演常新

  新华社记者孙闻

  一曲终了,大幕几合几启,台下掌声如潮,观众不肯散去。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日前上演程派名剧《梅妃》,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李海燕主演。此为国家京剧院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演出大轴戏。

  《梅妃》是程派代表剧目,由金仲荪编剧,程砚秋1928年9月首演,故事取材于唐人小说《江采萍传》:唐玄宗李隆基选色征歌,访得江采萍,宠爱有加,封为贵妃。因江采萍喜爱梅花,李隆基赐其号“梅妃”,为其建一梅亭。玄宗得杨玉环后,喜新厌旧,梅妃幽居后宫,不得复宠。后安禄山造反,玄宗携杨玉环入川,梅妃自刎殉国。安史之乱后,玄宗回銮,梦遇梅妃诉说离情,梅妃愤然离去……

  悲剧美是程派艺术美学底色。《梅妃》编创于新文化运动影响方兴未艾之际,和梅兰芳同时代、同题材名剧《太真外传》不同,金仲荪、程砚秋创演的《梅妃》迂回侧翼,从背面着墨,反客为主,将杨玉环为主角的《太真外传》作《梅妃》“背景板”,淡化梅杨争风吃醋情节,跳脱宫闱之争俗套,强化梅妃“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的气节,表现出女性自主自觉的时代先声。由此,处于安史之乱大背景下的江采萍,人生宿命与时代离乱产生深刻关联,命运悲剧映照历史悲剧,大大提升了全剧思想境界,增添了审美意趣,奠定了美学品格。这也为演员表演提供了足够的解读和表现空间。

  互鉴、合时、创新,造就戏剧经典;主题、格调、传承,让《梅妃》常演常新。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李海燕臻于化境的演绎,让此出《梅妃》非同凡响。这位第三代程派演员中的佼佼者,气质冷艳孤傲,契合梅妃“孤绝如星、高傲如月”的性情。可贵的是,李海燕的“冷”富于层次,随剧情推进渐次释放。戏至安禄山率军杀入后宫,自刎殉国的梅妃幻化为神端坐帐中,超越情伤的国恨,尽在冷峻逼人的眼神中,体现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当晚的演出,戏迷们注意到令人心动的细节,从李海燕的浅吟低唱、举手投足间,隐约可见其恩师李世济先生的影子,这何尝不是一个流派乃至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的动力,何尝不是《梅妃》等众多经典剧目常演常新的解读。(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