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防护林“老”了怎么办?——新疆科研人员探索优化防护林体系

当防护林“老”了怎么办?——新疆科研人员探索优化防护林体系
2024年06月17日 18:44 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7日电 题:当防护林“老”了怎么办?——新疆科研人员探索优化防护林体系

  新华社记者张晓龙、阿曼

  仲夏时节,维吾尔族农民柔孜托合提·托合提库尔班挥动着手锯,沿着树干上一道明黄色的线,将一株柽柳拦腰截断。

  “这样砍林子,换平时可不敢。”柔孜托合提说,这里缺水、干燥、风沙肆虐,长一棵半人高的灌木得两三年时间。

  柔孜托合提住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策勒县,就在这片长满了柽柳、梭梭和沙拐枣的灌木林附近。从这片林子向西北方4公里,就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道明黄色的线是科研人员统一标记的。经过数十年造林,一些地方的防护林枯枝越来越多,面临衰退和老化,防护林老了怎么办?砍还是不砍?一直是个难题。

  策勒县城,历史上曾因风沙侵袭3次被迫搬迁。沙临城下之际,新疆地方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决定在1983年在此建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该站研究人员赵广兴博士说,从去年开始,在地方林草部门支持下,科研团队在500亩灌木林上实施了一项致力于防护林体系优化的科研项目。

  “别看柔孜大叔挥舞着锯子,他可不是在砍树,而是在平茬。”赵广兴说,平茬就是在不同高度进行砍伐处理。平茬后,防护林枯萎的部分不再抢占土壤中的水和肥,会有利于新发出的根系、枝桠生长。不过,一些刚刚平茬过的灌木林看起来比其他林子更稀疏,不禁让人疑惑:这会影响到它们的防沙效果吗?

  这也是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赵广兴在平茬后的防护林,以及未平茬的防护林下风处都架设了集沙仪,这种高度2米多的设备主要用来测定防护林的阻沙率,“通过对集沙仪中的沙子称重,我们发现平茬并没有让防护林的防沙效果减弱。”

  在研究站帮工的柔孜托合提几乎全程参与了平茬实验。经过一年的观察,他发现柽柳的叶子长得更多了,整个林子变得更茂密了。

  锯下来的柽柳树枝也不会被浪费。赵广兴说,一部分枝条将被制作成生物肥料,还有一部分被挑选出来,剪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用于扦插育苗,“在滴灌的滋润下,5个月后它们就能长到2米高,可以为今后造林提供种苗。”

  科研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长曾凡江研究员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实验初步发现,夏季平茬更新使柽柳相对生长速率提升1.13倍,新发枝条数提升1.5倍,且未显著影响防护林林分的防风固沙效益。

  曾凡江说:“对柽柳等灌木林平茬更新的研究还需持续深入,搞清楚平茬高度在多少最合适、不同季节的平茬强度等具体问题,除了灌木,未来也会对更高大的乔木进行研究,解决那些因为种植密度过高等原因带来的防护林老化问题。”

  自我国提出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以来,处于风沙前沿的策勒县,已围绕全县3个风口着手建设“三大生态屏障”,依托国道、高速、铁路策勒段3条道路建设“三条绿色长廊”。

  策勒县林业和草原局防沙治沙监测中心主任图尔洪·加帕尔认为,科研人员正从事一项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他们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优化防护林体系建设,也会帮助各地更科学有效地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