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福州古厝传新韵

文化中国行|福州古厝传新韵
2024年06月26日 16:31 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6月26日电 题:福州古厝传新韵

  新华社记者王成

  漫步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古朴清幽的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古厝、飞檐翘角的马鞍墙、榕树繁茂枝叶妆成的“心”、头顶簪花的青春面孔……如今的三坊七巷,古韵与新潮交融,在岁月沉淀的古朴雅致之外,更添了几分“年轻态”的新活力。

  “保护修复遵循‘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活化利用则要拥抱年轻人,重点培育新业态、新文化。”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羽说。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现有200余座古厝,其中各级文保单位29处。街区以古厝为核心元素,紧跟“文化+国潮+旅游”新趋势,国潮快闪店、沉浸式戏剧、街头艺人演绎等文旅新业态接踵而至,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游客的青睐。

  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在福州古厝集中连片分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从“保下来”到“活起来”再到“火起来”,活化利用理念的更新,引领城市文脉历久弥新。

  “福州古厝中现有各级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6000余处,近两年开展的新一轮古厝登记普查中,又遴选出7000余处价值较高的老建筑,这1.3万余处古厝就是福州古厝的精华。”福州市名城委保护修复处处长黄峰说。

  闽江北岸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走过三通桥,再沿三捷河畔缓步,不远处飘来淡淡的咖啡香气,一栋精致的二层青砖小楼映入眼帘,“网红打卡地”鹿森书店就坐落于此。

  简约而不失优雅的木质书架上,既能看到西方古典书籍,也摆放着福州当地文化绘本,轻柔舒缓的纯音乐和暖黄色的光线,营造出文艺而温馨的氛围,点一杯咖啡或一份甜点,翻开精致的书本,静静“雕刻时光”,成为不少年轻游客的“心头好”。

  正如鹿森书店所打造的集图书、文创、餐饮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空间,上下杭的街头巷尾,历史建筑与现代商圈有机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

  与上下杭隔江相望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山地街巷纵横交错、园林古厝中西合璧、人文气质多元包容,已成为福州商业和文化的新地标。

  “片区内共有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191处,汇集了福州开埠后的17国领事馆以及众多洋行、教堂、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烟台山管委会副主任李晋说,“在活化利用中锚定年轻客群,我们引入成熟的商业模式,为浓厚历史感的街区注入现代感。”

  烟台山上的木构老建筑盐仓遗址现已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在街区改造之前,盐仓遗址位于巷道末端,因偏僻而通达性不佳。

  “在业态规划时,我们以盐仓遗址为中心,引入茶室、水吧、餐厅,希望能把这里打造成消费者愿意停留的小聚落。”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市场推广合伙人周婧雯说,“有的主理人主动开放店铺空间,利用高差将绿化池改造成茶座,我们再把街头艺人演出、文化展览等活动导入,这个半围合的小院现在已经变成别致一景。”

  以老建筑为优质载体,在活化利用中兼顾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烟台山以开放的心态、年轻的业态、潮流的调性,成为外地游客优选目的地。

  “‘新鲜’永不过时,我们把‘年轻’赋予古厝,期待能续写烟台山百年风华。”周婧雯说。(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