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特派员”护好文化根脉

浙江:“文化特派员”护好文化根脉
2024年06月28日 19:01 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6月28日电 题:浙江:“文化特派员”护好文化根脉

  新华社记者冯源

  今年端午节,浙江美术馆公共拓展部馆员刘佳波加了三天班,赶写方案,计划为一个海岛乡村建设一座“天然美术馆”。“我节前在村里蹲了三天,节后又带方案过去,听了大伙儿的意见。”

  刘佳波想要建设的“天然美术馆”,就在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中的一名,新建村是他的重点服务对象。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说,他们村早已从以往的破旧老村变身为如今的美丽乡村,但如何提升村庄的文化品位和村民的精神风貌,大家都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佳波来了四五次新建村。他一边认门认人,一边仔细了解村庄风貌。村民们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有他指点,我们建设村庄文化的信心更足了。”余金红笑着说。

  通过调研,刘佳波提出了一个“整村美育计划”:“村里的硬件基础很好,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我希望能引进省市级的展览资源,邀请艺术家对公共设施进行建筑美化,把艺术设计融入日常公共场所,将全村建设成一个‘天然美术馆’。”

  今年5月,浙江省向基层乡镇(街道)派出了首批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刘佳波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浙江省委办公厅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浙江省委宣传部重点面向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机关、高校和各类协会(学会、团体)选拔了这批文化特派员。据介绍,绝大部分文化特派员年龄在35至45岁之间,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文化特派员将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原则上每年要在乡镇(街道)工作100天左右,每月至少在基层指导服务一次,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多项任务:宣讲理论政策、供给文化服务、打造文化品牌、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阵地、帮扶文化产业、培养与指导文化人才……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将活跃在浙江的基层一线,努力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提质扩面增效,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特派员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改革之举。”浙大城市学院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阮可教授说,当前,人们对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迫切,对挖掘提炼弘扬地域优秀文化更加期待。通过优秀文化人才下沉,进一步赋能乡村建设,将加速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提升文化服务针对性、文化治理有效性。(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