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十字路口上的转型阵痛——德国汽车工业前景展望

国际观察|十字路口上的转型阵痛——德国汽车工业前景展望
2025年01月06日 12:05 新华社

新华社柏林1月6日电 题:十字路口上的转型阵痛——德国汽车工业前景展望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2025年,德国汽车工业遇到十字路口:一面是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企业接连破产、裁员潮冲击以及市场需求疲软;另一面是欧盟2025年起开始实施新的碳排放法规,未达标企业或面临高达160亿欧元的罚款。

  在供应链危机、政策压力升级、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等多重挑战下,如何在电动化转型变革中保持技术优势,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已成为德国汽车工业能否顺利前行的关键。

      供应链危机蔓延

  成立于1796年的德国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近期宣布破产。这家公司以生产奔驰车标闻名,其破产被视为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危机的缩影。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至第三季度企业破产数量同比增加22.2%。制造业,尤其是汽车零部件供应领域,成为破产重灾区,暴露出行业在高成本与低利润双重压力下的脆弱性。

  2025年,德国汽车行业面临严峻形势。据德国工商大会调查,预计今年约44%的汽车制造企业业务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业内人士认为,资金短缺导致汽车制造企业在电动化转型中面临更大阻碍。尤其是早期押注电动车市场的供应商,由于前期投入过高而陷入财务困境。裁员潮由此掀起,预计2025年将持续蔓延。

  行业巨头同样无法幸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方面,博世宣布裁减5500个岗位,采埃孚计划在德国削减超过1万个岗位。2024年上半年,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裁员2.9万人,裁员规模甚至超过新冠疫情期间水平。汽车制造商领域,大众汽车宣布2030年前将在德国裁员超过3.5万人。

  此外,经营压力引发更广泛的罢工等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剧德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不稳定性。

      欧盟新规施压

  自2025年1月1日起,欧盟开始实施新的碳排放法规,将新车平均排放量限制为不超过每公里93.6克,未达标企业或面临高达160亿欧元的巨额罚款。这意味着多数汽车制造商需要实现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来自于电动汽车,才能避免重罚。

  德国汽车工业正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但这一进程充满挑战。高昂的电力成本、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消费者信心低迷,使纯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增长受阻。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指出,现阶段,欧盟市场电动车销量仅占市场份额的13%,比预期水平低了大约10个百分点。

  为应对欧盟减排要求,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实施电动车降价。然而,新车降价导致二手车市场价格暴跌,租赁公司和消费者面临巨大财务风险。这种盈利压力在2024年三季度的数据中得以体现,宝马、奔驰和大众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幅下降84%、54%和64%。

  此外,德国汽车工业在电动车核心竞争力——电池技术领域的短板,加剧了其转型压力。曾被寄予厚望的“欧洲电池冠军”瑞典北方伏特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及其他欧洲电池项目的搁置,令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供应链承压。

      探寻转型突破口

  在全球范围内,德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可能出台的高关税政策,犹如悬在德国制造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武尔姆认为,德国出现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关税名单上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德国产业将遭受重创。

  “德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因此特朗普计划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对德国经济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慕尼黑经济研究所专家尼克拉斯·波特拉夫克说。

  面对产业转型与高关税挑战,德系车企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宝马、大众等车企加大对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以其更高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有望显著提升电动车性能,帮助车企抢占未来技术赛道。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应用仍需时间,但仍可能成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德国对新签署的欧盟-南方共同市场自贸协定寄予厚望。若协议获批,南美市场的关税壁垒将有所降低,德国汽车出口有望出现新的增长点。

  业内人士认为,德国汽车工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并非不可逾越,如何在市场变化与政策驱动中实现持续创新与高效协同,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已成为决定德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如果能够抓住技术创新机遇,并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德国汽车工业仍有机会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