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信息化“法治蓝皮书”:防止执行乱象反弹回潮,须依托信息化建执行长效机制

法院信息化“法治蓝皮书”:防止执行乱象反弹回潮,须依托信息化建执行长效机制
2024年05月16日 15:02 成都商报

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8(2024)》(下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总结了2023年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化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展望了2024年法院执行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据介绍,2023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实现到2035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新征程中,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发挥作用,是实现法院执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图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提到,执行能够为信息化发挥作用提供更为充分和广阔的空间和场域。首先,与审判相比,执行更强调效率,信息化是提高效率最为有效的手段。其次,相较于审判,执行的事务性更强,涉及财产调查、控制、变现等各个环节,更适合采取信息化手段。最后,与审判主要局限于法院内部不同,执行涉及法院与其他行政机关、银行的配合,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更需要依托信息化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还透露,信息化是纾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的现实需要。司法改革在深化人员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对一线办案人员有所倾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案矛盾,但鉴于人财物资源整体有限性,要解决人案矛盾,较为现实的路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提高单位产出效能。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信息化是数字时代破解执行难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立了大数据战略,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各级法院加大执行信息化投入力度,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逐步建成由全国统一的执行案件管理系统、网络查控系统、询价评估系统、网络司法拍卖系统、失信限消系统、执行指挥管理平台、执行信息公开网、移动执行平台、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组成的相对完整的“1+8”执行信息化体系,促进法院执行模式的变革与现代化转型。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明确,信息化是建立执行长效机制的可靠路径。为破解执行难,中国开展了多轮专项行动,但执行难极易反弹回潮,究其原因是未建立执行长效机制。2016年至2018年,信息化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完成了历史积累与沉淀,形成较为完整的执行信息化体系,实现了执行模式变革和执行生态重塑。要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防止执行乱象反弹回潮,须依托信息化建立执行长效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编辑 张雪婵 责编 官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