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回忆多个东盟外交场合:当时凝聚共识的“初心”是以和平稳定促发展

傅莹回忆多个东盟外交场合:当时凝聚共识的“初心”是以和平稳定促发展
2024年09月16日 10:31 成都商报

以“共筑和平、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13日,71岁的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主持了“东盟与亚太地区安全架构”平行分组会议的上半场。

作为主持人,傅莹在开场白和结语中均谈到,在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发生变化之时,中国支持东盟的中心作用。

▲傅莹主持平行分组会议

傅莹回忆了多个外交场合的经历,尤其是东盟地区论坛(ARF)成立时经历的艰难达成共识的过程。她指出,当时凝聚共识的“初心”是以和平稳定促发展,这也是这30年来最重要的经验。

30年来地区发展经验是保持长期和平稳定

东盟构建地区安全架构的过程并不容易,傅莹开场便回忆起她亲身经历的一次各国外长达成共识的场合。

东盟地区论坛(ARF)是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平台。1993年7月,第26届东盟外长会特别安排了东盟6个成员国、7个对话伙伴国、3个观察员国和2个来宾国外长参加“非正式晚宴”,各国外长同意召开东盟地区论坛(ARF),就地区政治安全问题举行非正式磋商。1994年7月25日,东盟地区论坛首届外长会在泰国曼谷召开。

当时陪同参加的傅莹,清楚地记得那是一场非常激烈的辩论。“因为那个时候冷战刚结束,地区国家之间在安全上的信任度还是偏低。这些国家的外长能坐在一起讨论安全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傅莹表示,其实当时分歧较大,之所以能达成共识,一个凝聚大家的思想是,各国都希望能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更好地发展经济。

▲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日前在京举行。图据视觉中国

30年之后回望,本地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傅莹谈到,东盟地区论坛从外长会扩展到了国防官员对话,国防部长们谈得越来越深,本地区的信任度持续提升,地区经济形势也一直向好。不仅中国,东盟国家都实现了较好的发展。整个东盟国家的GDP在这30年中增长了7.6倍,两倍于全球的增长。

傅莹指出了她认为的最重要的经验:“我觉得我们最需要重视、珍惜和回顾的,就是我们这个地区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各国人民免于遭受战争、动荡和磨难。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可以专心致志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傅莹对于30年来地区发展的前后对比印象深刻。以柬埔寨为例,她回忆起自己1992年参加柬埔寨的维和活动时的场景。看到战争之后的满目疮痍,尤其是看到流离失所的孩子、残疾的孩子,她感到特别心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柬埔寨和平之后的20年间,傅莹多次回到金边,“看到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到这个国家的繁荣和富有活力,非常感动”。

“所以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个地区的和平、发展、繁荣得益于和平的环境。”

傅莹指出,现在亚太地区的场景在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大国竞争,军事安全,集团化。“问题在于,我们还能不能守住我们的初心,东盟能不能继续在维护这个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中,继续发挥中坚作用。”

中国支持东盟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中心作用

在谈到地区传统的东盟主导的安全架构和美国尝试建立自己主导的新架构的竞争时,傅莹想起东盟地区论坛成立以后在中国开的一个无果而终的小组会。

“从中午讨论到下午,时间不断拖延,有的人飞机都赶不上了。”傅莹回忆,因为,美国代表团要求,东盟地区论坛应定性为美国同盟体系的补充,而当时在座的很多国家都不是这个同盟的成员,不可能接受这个定性,所以没能谈出一个结果。傅莹表示,大家的共识是,东盟地区论坛是以东盟为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而不是美国同盟的补充。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东盟能够从地区利益出发,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傅莹表示,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中国承诺继续支持东盟的中心作用,也愿意为促进地区团结合作、实现可持续的安全作出贡献。

东盟拒绝站队,发挥一定的“秤砣”作用,不容忽视

傅莹强调,在美国挑起对华战略竞争当中,东盟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即东盟拒绝选边站队。“东盟不愿意参与这样一场地缘争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东盟的这种态度,甚至有时候东盟保持沉默,就有利于这个地区避免分裂。”

傅莹指出,美国从奥巴马时代“转入亚洲”开始,一直试图拉东盟国家站队,最后也不过是拉到几个国家,搞一些小的多边机制。但是基本态势上,在这个地区更多看到的是经济合作的上升、国家之间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她谈到,大家在讨论中谈到东盟有的国家和中国在一些事情上不能达成一致,或者认为在有些方面东盟发挥的作用不够。“可能这也反映了东盟自身的特点,就是10个大小国家聚合在一起,各有各的考虑。东盟国家能保持团结,坚持主张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就可以在这个地区发挥一定的像‘秤砣’一样的锚定作用。”

傅莹认为,中国之所以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支持东盟,就是因为东盟跟中国有很多共同点,同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相同历史经验,“我们总是能够在大的问题上想到一起去。”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张寻 责编 邓旆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