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造”成为中国制造
响当当的名片
会上四川省副省长李文清在介绍川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关情况时表示,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成渝地区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在产业配套、平台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川渝造”成为中国制造响当当的名片。
李文清介绍,电子信息产业是川渝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两省市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加快补链强链,成渝地区一跃成为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目前,全球2/3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都出自川渝。
李文清称,汽车制造也是两省携手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四川在动力电池和清洁能源配套方面竞争力较强,双方共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以建设“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作为牵引,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已汇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超2000家,全国每七台汽车有一台产自川渝、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李文清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核技术应用等未来产业,为提升成渝地区的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全局份量提供有力支撑。
“双城生活、同城体验”
在两地正在成为现实
会上,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新武在谈到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在重庆举办时表示,这次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以深化改革协作为主题,体现了两省市以改革为动力、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坚定决心。5年来,两省市紧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联动实施了197项改革措施,全力打造跨区域协作样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于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2022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鼓励双城经济圈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为此,成渝地区围绕制度统一、监管协同、设施联通、执法联动,积极探索区域市场一体化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经实现了毗邻地区公平竞争交叉审查、互评政策措施626件;建成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22条,每天两地间人员往来超过100万人次。川渝两地互访游客每年超过1亿人次,带动全国超过10亿人次来川渝畅游。可以说,目前“双城生活、同城体验”在重庆和成都两地正在成为现实。
陈新武表示,改革创新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根本动力。接下来,将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共同推动国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优先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积极探索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大力建设“数字成渝”,联手打造一批具有川渝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全球近一半
高端柔性屏“成都造”
会上,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俊杰表示,2020年以来,成都紧紧围绕“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发展定位,全力推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建设,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着力擦亮人人可及的幸福底色,惠民便捷的天府家园纵深推进。曹俊杰介绍,成都持续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过去五年,建成投运524所幼儿园和中小学、29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386家养老和托育服务机构,100个“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大街小巷108个剧场和音乐厅、190家博物馆、3600家书店、8000多家咖啡馆、1万多家茶馆、2万多家火锅店,形成独特烟火里的成都幸福。
成都着力激发创新引领的动力活力,量质齐升的活力锦城提速发展。他介绍,成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实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15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4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聚集成势,1.4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0万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增至12个,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成都造”。成都的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
曹俊杰说,成都将始终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欢迎大家常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亲身感受‘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独特魅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