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 | 孙琍老师带大家走近辛弃疾,品读宋词里的英雄味

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 | 孙琍老师带大家走近辛弃疾,品读宋词里的英雄味
2022年06月25日 16:43 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姜赟 整理

名师观察员·孙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钱塘教育》执行主编,兼任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首批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骨干校长培养人选,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钱塘区一层次名师。

宋词历史上最赋有代表性的豪放派词人,当属苏轼和辛弃疾,他们二人并称“苏辛”。

如果说,苏轼写的是才子之词、文士之词,那么辛弃疾则让英雄走进了词世界。苏轼是才子,而辛弃疾是英雄,所以稼轩词(辛弃疾字稼轩)带有英雄色彩和个性。读辛弃疾的词,要紧扣他的生活经历、人生命运、性格特点,因为辛弃疾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英雄。

本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云课堂第十六课,我们跟着“名师观察员”、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钱塘教育》执行主编孙琍老师一起,走近这位英雄词人。

英雄气节: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的词中透射出一股凛然杀气和吞天之魄,似乎每一个字都是用刀光剑影挥刻而成。《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他雄浑豪迈、悲凉情深的代表作中,我们领略到的是稼轩词纵天之豪壮、泣血之绝望的英雄气节。英雄的梦想自幼在辛弃疾心中根植,靖康之难后,辛弃疾祖父辛赞未能随宋室南下,出仕于金。辛弃疾少年时随祖父读书,祖父常常带着他和一些孩子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年少狂放的辛弃疾曾大呼“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从小就想“腰佩黄金印”,指挥千军万马,在疆场杀敌,一统天下。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晚年,他在《满江红》中写道:“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他觉得自己在江南虚度年华,渴望得到重用,让国家不再受敌人欺凌。

英雄壮举: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

说辛弃疾是英雄,因为他做过不少英雄事。

第一个壮举:率众起义。

辛弃疾是22岁时率众起义的,被称为“明能见机,聪能谋始”。这一年是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毁了宋金协议,率领60万大军南下侵宋,北方空虚,而且因为完颜亮要纠集军队,抓了很多汉族青壮年当壮丁,又提前征收了五年的税收,加重了北方汉族的负担,老百姓的怒火可以说是一点就燃。

辛弃疾抓住了这个时机,揭竿而起,麾下很快聚集了2000人,这就叫“明能见机”。他带领这2000人投奔当时的义军首领耿京,他认为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这就是辛弃疾的“聪能谋始”。

于是,辛弃疾一去便受到了耿京的重用,被任命为军中掌书记,还掌管了军印。不到一年,辛弃疾帮助耿京的队伍从2万人迅速扩展到25万人。

第二个壮举,单骑追杀。

辛弃疾到耿京部下不久,遇见了一位朋友,叫义端。义端曾做过和尚,也有武功,平时喜欢跟辛弃疾探兵论武,所以辛弃疾就说服他投奔到耿京部下。没想到义端为人不义、行为不端,盗窃了辛弃疾掌管的军印潜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抓不到义端,自来就死。”辛弃疾抄小路截获义端,斩其首级,夺回军印。耿京自此更加信任辛弃疾。

第三个壮举,决策南向。

耿京部队有25万人,辛弃疾建议他要尽快把队伍拉到南宋,图谋发展。因为金主完颜亮南侵渡淮不久,就被部下杀死,金兵主力部队全部撤回北方,对义军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金世宗继位后,对北方义军采取了攻心瓦解的策略,下令“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于是北方义军人心涣散。耿京言听计从,采纳了辛弃疾的建议。一个23岁的少年,敏锐地察觉到生存危机,为25万大军寻找出路,辛弃疾的“聪能谋始,明能见机”,再一次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四个壮举,生擒叛将。

耿京委派辛弃疾等11人前往南宋接洽。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一行,并授予官职。可辛弃疾等人带着皇帝旨意准备回山东时,听说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杀害,义兵队伍已经溃散。辛弃疾闻讯大惊,当机立断,潜回山东。史书上记载,辛弃疾率五十骑兵,在五万敌营中生擒张安国。

辛弃疾一直重视战略规划,他在《美芹十论》开篇就说:“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计,则应之常不足。”

英雄悲剧: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惜,辛弃疾没有成就一番英雄伟业,43岁被罢官,68岁去世,中晚年基本上是在江西赋闲家居,寄情山水,将满腔激情和忧国忧民的关切融于诗作之中,这也是后人所领略到的稼轩词更多是辛弃疾雄浑豪迈、悲凉情深的原因所在。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不遇的一生,让他的政见战策成了一纸空文,如同他在《鹧鸪天》里的愤慨所言:“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用生命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词。

辛弃疾的悲剧跟他的时代、特殊身份、性格均有关系。他生活在南北对峙的冷战时代,没有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的机会。他出生于北方,虽然他是坚定的抗战派爱国人士,但朝廷对他始终不太信任,而唐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在北方,北方人常瞧不起南方人。到了南宋,情况刚好相反,北方人常受到地域歧视,而且辛弃疾性格强势武断,加上他的智慧、才能卓越,难与同僚、上司合作。

辛弃疾一生在政治上的不幸失败,却成就了他的文学之名,他将报国无门的愤恨融入诗词创作中,终成一位彪炳史册的大词人,依然不失为一代英雄。所以,在他的词作中充满了英雄豪气,而其不凡的经历和不幸的遭遇,在词作中的交互激荡,也成就了辛弃疾豪放派词人的诗名。

名师观察员出题

你心中的辛弃疾什么样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你会发现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心情愉悦,甚至是心花怒放的,是他为数不多的读来甚为喜悦的诗词。所以作为宋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拥有的不仅仅是英雄壮举,他也有很多面,谈谈你对他的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出题人:孙琍

我们将挑选一批最佳答案,刊登在钱江晚报·成长读本上,想不想来试试?

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议百分”,点击“阅鹿书院”后上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