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伟《镜中》新书分享:“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

艾伟《镜中》新书分享:“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
2022年06月25日 20:18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方杏

6月24日,当代中坚实力派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艾伟的《镜中》新书分享会在新侨·有意思书房举行。

新书分享会现场

《镜中》是艾伟创作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也是艾伟沉潜五年的自我超越之作,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重磅推出。

相比发表于文学杂志的版本,此次推出的单行本是作者进一步修订后的定稿,正文后增加长达14页近一万字的附录以及作者创作谈等独家内容,且随书附赠精美问题卡片。自五月中旬开启预售不到一周即实现二印,正式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已实现三印。又先后入选一系列好书榜单,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镜中》艾伟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镜中》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突破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故事,围绕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突遭剧变展开,面对家庭和人生的支离破碎,主人公建筑师庄润生作为间接导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在自责与迷茫中踏上了自我放逐,同时寻求救赎的旅程。故事的其他三位主要人物也都带着各自的伤痛,试图在生活的废墟之上重拾前行的勇气。小说穿越中国、缅甸、美国、日本四个国度,缓缓编织出一张疑窦重重的迷网,困缚于其中的四人皆怀着隐秘的罪孽,各自踏上殊途同归的救赎之旅。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评价道:“读《镜中》,犹如走在光影变幻的建筑中,悬念丛生,欲罢不能。”

艾伟认为,自己的小说中有刀剑,同时有莲花,“建筑是人性的外衣,是理解人性的方式。从建筑出发,我找到了某一种东方的核心精神背景。我以此作为倚靠,书写了这本书。”

从艾伟过往的《爱人同志》《爱人有罪》《风和日丽》等多部作品来看,他向来擅长挖掘人性隐幽处的的矛盾与张力。而在沉潜五年之后,艾伟在承继两性关系这一创作母题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纾解东方人心灵困境这一问题做出了细腻剖析与回应。同时更以东方文化为精神背景,深怀慈悲之心,书写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人世的无常与日常生活的恒久力量,爱的不由自主和恨的最终释怀。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G20峰会和杭州亚运会的会徽设计师袁由敏在现场谈道,“在我们常规的认知当中,文字叙事通常是一种线型思维。但艾伟老师通过建筑的结构,让人物相互对称映照,并隐喻了多重的视角,他们方方面面都互相契合,最后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多维叙事,来讲述一个故事的视角非常有意思。如果说从这本书当中获取了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我觉得它是一颗药丸,软灵芝,最后它柔软了我。”

袁由敏教授与艾伟谈《镜中》

艾伟则回应:“人类最初一开始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想象,之后从这个想象出发构筑了建筑,可以说建筑是一个民族对天地人性最本质的想象,它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外溢。这部小说当中有一种对称的东西,这个对称的东西我叫它《镜中》,建筑是对称的艺术,小说和我们人世间的镜中其实也是对称的关系,这是对称关系和建筑之间的一个融合。”

艾伟分享创作心得

著名作家格非读完《镜中》后留言:“艾伟在文本中设置了多重镜像,当下与历史,自我与他人,光与暗,生与死,灵与肉,相互映照,亦真亦幻。”

而艾伟曾在后记中提到,“任何艺术都是人间镜像……小说就是通过虚构一个自洽的世界照见你我,照见人世。”

小说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正如第七届茅奖得主迟子建所说,《镜中》是“人间镜像,有天有地,有你有我”。这个发生在《镜中》中的故事,也许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艾伟还提到,《镜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全球多个城市,但故事的根脉还在杭州。这是他第一次写杭州。“我觉得杭州值得书写,想象这座城市时,她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在小说里我写下了诸多杭州的风物,我愿意把这部小说当作我写给杭州的一首赞美诗。”

艾伟与一等奖获奖者现场交流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由上城区委宣传部、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上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城区图书馆、上城区作家协会 、新侨·有意思书房承办的“喜迎亚运盛会 讲好上城故事”主题征文颁奖典礼,今日也在新侨·有意思书房举办。正如一场文学融入日常的现实叙事:一处西湖边的人文空间里,山环水抱,人文荟萃,书香盈动,城市文脉得以赓续相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