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跃升、三个跨越,解码嘉兴“浙”十年

三大跃升、三个跨越,解码嘉兴“浙”十年
2022年08月27日 19:41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一座城市的10年,不仅仅是时间单元,更是空间标识,足以见证一座城市的跨越蝶变。

8月26日下午,嘉兴举行“浙十年·嘉兴”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首过去,这十年是嘉兴发展质量效益最好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十年。

一步步发展轨迹,浓缩嘉兴巨变。

十年实现“三大跃升、三个跨越”

十年之变,究竟能有多大?数据中寻找答案。

从2012年到2022年,嘉兴经济总量实现大跃升,跨越“4个千亿”台阶。生产总值从2909亿元增长到去年的6355亿元,翻了一番多(增长1.2倍),其中2013年突破3000亿元,2017年突破4000亿元,2018年突破5000亿元,2021年突破6000亿元。

财政收入实现大跃升,跨越“1000亿元”大关。全市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472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123亿元、增长1.38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58亿元增长到去年的675亿元,增长1.62倍。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大跃升,分别跨越“3个万元”门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5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6.9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86万元增长到去年的4.36万元,连续18年保持全省第一。

可以说,与全国、全省一样,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十年在六方面诠释多彩嘉兴

嘉兴这十年,创新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劲,均衡富庶的特征越来越鲜明,秀水泱泱的生态基底越来越动人,改革开放之路越来越宽广,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

其中,嘉兴研发投入强度(R&D)从2012年的2.3%提高到去年的3.3%,位居全省第二。大力建设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精尖创新主体,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是2012年的10.2倍。

十年来,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倍差在全省最小;所有县(市)都入围全国百强县,财政总收入都超100亿元,五县两区人均GDP极差为1.28,是全省差距最小的地市之一。特别是嘉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全国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推出“浙农服”“种粮宝”等一批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以占全省1/10的耕地面积贡献了1/6的粮食产量,嘉兴仍然是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市。

此外,嘉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连续三年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治水“大禹鼎”。水环境质量达到1984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2.5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26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省首个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的地市,获评全省首批“无废城市”。

通过全部财力的80%左右用于改善民生,嘉兴率先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满堂红”,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成为全省、全国样板,平安建设实现“十七连冠”,在全省率先捧回一星平安金鼎。火车站、快速路、文化艺术中心、市域外配水工程等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惠及18万户、54.6万居民;1641户居民告别“拎马桶”“筒子楼”生活,“城中村”全部清零,“断头河”全线贯通。

一组组数据,一点一滴变化,是嘉兴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一个个坚定脚印,也是嘉兴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生动实践。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