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2024年06月28日 10:11 经济杂志

2023年,全县GDP137亿元,增长5.5%,排名赣州市第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排名全市第3。着力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钨及有色金属、微纳粉体新材料3个优势产业集群,大余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大余工业园区荣获2022、2023年度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1等次,大余工业园区扩区调区成功获省政府批复,扩区规模全市第1。荣获2020-2022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工业倍增升级先进县、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县。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大余县将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党建质量过硬行动,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层次实力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大余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坚定高质量党建政治方向。落实好“第一议题”“每月学习日”等制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大余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纵深推进新时代基层干部“凝心·强基·赋能”主题大培训,精心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轮训全覆盖,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坚持业务引领,增强高质量党建实践成效。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鼓励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书记带头开发课程,参加市县干部教育课程大赛,进党校讲课、上讲台授课。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推动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干部常态化交流,多岗位历练,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综合事务的“多面手”。实行优秀年轻干部联挂帮带机制,强化股级干部交流轮岗,分级分类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积极引领各基层党组织找准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促进的契合点,打造一批基础扎实、亮点突出、带动性强的基层党建示范点。

三是坚持模范引领,树立高质量党建鲜明导向。持续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高质量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进一步规范平时考核工作,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营造比学赶超、争先攀高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活动,健全完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等机制,组建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向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让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植树护绿、捐资助学、交通引导等活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风采。做好公务员职级晋升、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用好“红榜黑榜”“犇牛奖”“蜗牛奖”、记三等功(记功)及嘉奖等表彰奖励机制。

四是坚持文化引领,汇聚高质量党建精神力量。扎实推进大湾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好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池江陈毅旧居、长岭会议旧址等丰富的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建立有大余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从红色基因中凝聚奋进力量。持续深化扩展主题党日的形式和内涵,通过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红色主题观影、讲述革命故事等形式,让党员在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积极探索组织建设互鉴、党建载体互用、党员干部互动的党组织联建共建新模式,通过以强带弱、对标提升、双向互动,实现互促共进。

五是坚持作风引领,营造高质量党建良好风气。围绕省委“大抓落实年”活动,不断巩固拓展“三严五整”攻坚行动、“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根治躺平 追求卓越”全力打造勤廉模范机关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圆百家梦”活动成果,持续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惩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和虚假整改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做好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工作,开展公务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清查。扎实推进“支部建在项目上、干部派在火线上”“干部进湾区、项目回大余”活动,选派干部到工业园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一线历练,锤炼实干作风。

六是坚持组织引领,筑牢高质量党建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任务落实落细,采取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统筹调度、督促落实、考核评价等方式,压实政府各部门党组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构建乡村网格治理体系,开展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建好育好科技创新人才、数字经济人才、高技能人才、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社会事业人才6支队伍。探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建设“人才飞地”“驻外人才联络站”等交流平台,发挥人才创新平台效能。深入推进“三招三引”,持续实施“庾才回归”工程,大力开展“三请三回”“家乡行”“虔才荟”等活动,推动人才回乡、技术回归、项目回流。(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县长 曾志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