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消费新动能 助力经济新增长

激活消费新动能 助力经济新增长
2022年07月30日 12:42 经济杂志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此背景下,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激活消费新动能,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乃至推动我国经济的持久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消费成为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调整为消费主导性增长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贸易和投资,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出口占GDP比例最高达到了8.66%,但是近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提高、东南亚等地区制造业的崛起,我国制造业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其他地区,进出口及投资占GDP比例逐步减少,尤其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后,进出口占比更是降到了0.77%的历史低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GDP增长必须寻找另外一个持久可靠的增长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主攻方向。

消费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扩内需促消费战略取得了新进展,消费与经济的关系由“服务经济发展”向“引领经济发展”转变。2021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其中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分别为55.8%和65.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剔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外,自2014年连续八年消费率均超过50%,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但同时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比,日本、德国、印度等国家消费率均超过了75%,美国、巴西等国家消费率更是超过了80%。按照钱纳里的模型预测研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消费率应为80%左右,而目前我国的实际消费率不到60%,低于标准值20个百分点,可以说,我国在提升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率增长方面潜力空间极大。基于消费域扩展和消费弹性扩张,提高消费率,对缓解投资出口拉动力趋减问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一条较为重要的路径。

新兴消费兴起

随着新技术驱动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巨大消费市场潜力正不断得到释放和增强,我国消费领域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革,消费方式、消费主体、消费需求等方面也发生巨大的改变。

消费方式方面,网络消费和体验消费发展迅速。随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消费新方式层出不穷。一方面是网络消费增长迅速。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此外,随着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和农村电商蓬勃发展,2021年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整体数字化消费增长势头良好;另一方面体验消费增长迅猛。线上线下互动式体验消费,成为当下流行的消费新趋势,AR、VR、元宇宙等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消费新的场景,消费体验全面升级。

消费主体方面,Y世代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出生于1980-1994年的Y世代和出生于1995年—2009年的Z世代是当前消费市场常被提及的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人口规模来看,Y世代人群数量达到3.2亿,而Z世代人群为2.6亿。从消费规模来看,Y世代的年消费规模达到了6.68万亿元,Z世代达到了4.9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接近30%,同时他们消费支出意愿更强,消费以吃喝玩乐为主,标签多样个性独特,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有力增长点。

消费需求方面,追求品质化、绿色化和个性化。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居民消费力进一步得到释放,享受类、发展类以及升级类消费增长明显。一是消费品质化。以品牌消费、品质消费为代表的中高端消费成为消费亮点,2021年,我国商品零售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文化办公用品分别增长29.8%、22%和18.8%;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消费持续升温,滑雪服和滑雪装备线上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10.7%、61.6%;二是消费绿色化。“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持续扩大。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较2020年的136.7万辆销量增长1.6倍;“双十一”期间,节能电风扇、节能中央空调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74.1%和118.1%;三是消费个性化。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显著,不仅体现在服务,更多的则是对产品本身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希望产品能够个性化,最好是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量身定制,真正的为消费者做到量体裁衣,带动了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

消费潜力释放受阻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潜力释放还存在很多阻碍,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足、消费意愿不强、商品升级创新不足以及乡村重点市场开发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消费潜力的释放。

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我国CPI走高将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进而形成消费疲软的局面,制约着消费进一步扩大,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乏力。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人民币,已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万元人民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仅为美国的1/8,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的购买力,特别是对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消费需求会明显下降。

居民整体消费意愿不断降低。近几年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虽然在增加,但增速在不断降低,而且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这表明居民消费意愿并不强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调查统计,“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均不到30%;居民储蓄意愿继续升温,“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超过了50%,2022年第二季度更是达到了58.3%。消费偏弱已是疫情期间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明显特征,本轮疫情过后,消费数据逐步恢复正增长,但着眼于保持宏观经济良性循环,消费增速偏低一定程度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消费品生产升级创新不足。当前,国内消费结构正全面升级,消费者从追求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带来更高水平的消费品需求,这也要求消费品生产环节需不断创新升级。由于我国消费品行业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不多,加之长久以来形成的国内中低端商品库存量特别大,导致我国出现居民消费外溢,中高端消费品多由国外进口。例如,国内化妆品行业长期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尤其是高端彩妆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所垄断。

乡村消费市场开拓效果不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消费增速都在收窄放缓,但乡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乡村消费市场更为活跃,但消费规模目前还远远小于城镇消费规模。据有关专家研究,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2.3元,而城市居民每消费1元,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只有1.1元,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不高,开发水平较低,还有巨大潜力待挖掘。2021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4%,约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15.5%;而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3%,约为城镇人口的54.5%。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出四点建议。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成为消费主力,但其人数占比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约10亿人尚处于低收入水平,消费提升潜力巨大,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需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可从两方面改变目前存在的现状:一方面继续完善国内收入分配调节机制,通过积极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税收调节力度以及完善劳动报酬分配机制等措施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要通过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来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体服务等领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减轻居民负担,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保主体稳经济,提信心促消费。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增加居民就业、提高消费意愿的“定心丸”,也是消费内容供给的“顶梁柱”。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较多困难,帮助这些主体应对疫情,疏难解困,是实现稳就业和促进消费恢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大政策助企纾困力度。前期重点出台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的纾困扶持措施,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另一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多渠道融资。充分发挥信贷、债券、股权融资功能,降低融资成本,为市场主体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优化消费供给体系,提高商品供给能力。扩大消费除了要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供给能力。一是增加消费的有效供给。围绕消费升级的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消费新需求,积极支持发展定制服务消费、共享服务消费、网络服务消费等新兴模式发展,同时加快发展教育、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迫切需求的现代服务消费行业;二是提高产品供给能力。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元宇宙、VR、XR等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品工业“三品”,提高行业数字化利用水平,提升行业产品供给效率和供应能力,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个性化需求;围绕消费品质提升,全面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打造一批新品、名品、精品,满足品质消费新需求。

缩小城乡差距,深度挖掘乡村消费需求。发挥乡村消费需求对于城镇消费需求的比较优势,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一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通过财政手段,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工资水平,通过财税政策对农业进行适当的补贴,提升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或其他工资性收入,同时健全医疗和养老保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挖掘乡村市场。应对乡村信息流通闭塞、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消费方式滞后等痛点,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服务新模式,尤其是借助近年来快速发展成熟的创新型社交电商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快递进农村,持续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贯通农村领域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扩大乡村消费规模。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余德彪

赛迪集团总经理兼任赛迪顾问总裁    秦海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