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医学路 勇闯“无人区”

追梦医学路 勇闯“无人区”
2024年06月13日 14:35 经济杂志

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工交叉融合的引领者

2019年5月27日,一条消息由西安传向世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毅教授带领的肝胆外科肝移植团队和“外科梦工场”团队共同实施的磁辅助快速肝移植术,将肝移植手术的“无肝期”由国际上报道的30分钟至40分钟锐减至9分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从往日这个领域的空白到世界的遥遥领先,西安交大一附院通过一个个医工交叉科学技术的突破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重大的临床需求难题。难题的解决源自个体优秀医生、优秀团队安下心、沉下心,追梦医学路、勇闯“无人区”的创新突破。

吕毅教授团队成功地将患者的“无肝期”缩短至不到10分钟。图/受访对象提供

从“外科梦工场”到领先世界

1984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留校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吕毅不断地在未知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1992年他转到肝胆外科,接触到器官移植。器官移植中的肝脏移植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新肝进入患者腹腔要完成肝脏附属管道的吻合重建,其中,从病变肝脏的门静脉、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切断到新肝脏和患者的门静脉、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完成并开通血流的这段时间称为“无肝期”。“无肝期”越长,意味着患者下半身无血时间就越长,危害也就越大。而当时,即便是缝合技能很高的外科医生,完成上述血管吻合也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

如何把患者的“无肝期”从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甚至更短?这个领域的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偶然的机会,吕毅受电视上看到的一个飞机空中加油的画面的启发,“软管之间的衔接难道不就像血管之间的衔接吗?”促使着他对磁环相吸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吕毅带领团队研发的磁辅助快速肝脏移植创新技术通过“磁环快速开放,再将血管缝合,最后把磁环拆掉”的模式,将“无肝期”时间锐减至9分钟,成为世界第一。

也是一个被吕毅称为“偶然的机会”,某次他出国参观时,看到有医疗器械公司的工程师就待在手术室里收集医生的临床使用意见,工程师再去不断改进器械,让他再次受到启发,燃起了他建立“外科梦工场”的火花。2010年,“外科梦工场”正式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挂牌。自此,医生常和理工科教师聚到一起,通过学科交叉,医学研究人员从临床问题入手,确定初步解决方案,理工科研究人员再从材料、模型、工艺等方面入手,反复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将所需的医学器械从“想法”变成现实。

在磁外科的发展中,中国磁外科可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吕毅项目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倡导、构建了以磁压迫吻合重建技术、磁锚定技术、磁导航技术、磁悬浮技术、磁阻断技术为代表的磁外科学体系,为临床外科技术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10多年过去,“外科梦工场”已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成为一支汇聚激光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材料、蛋白质组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研究领域人才的“联合舰队”,突破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引领世界磁外科学的发展,吕毅教授团队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强强联手展现医工交叉医企合作新成效

2022年5月20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再次传来好消息。继世界首台30W蓝激光手术设备成功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之后,贺大林教授团队与蓝极医疗穆力越博士团队双方强强联手再创佳绩,成功研发大功率200W蓝激光手术设备,并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当前世界上软组织汽化切割效率最高的一款激光能量平台,充分体现了激光手术的各种优势,同时避免了其他激光能量平台汽化切割效率低的劣势。设备的成功问世,展现出医工交叉、医企合作、成果转化的巨大成效。

仁德大爱,医者本心。对外科医生而言,手术器械和设备对顺利完成手术特别是微创手术至关重要,而我国大多数外科新型手术器械曾较长时间主要依靠进口,这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瓶颈。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西安交大一附院医工交叉的引领者对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的总体要求,走医工交叉、高质量自主创新之路,攻克外科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有力打破国外垄断。具有“汽化效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低、易学好掌握、适合复杂病例”的蓝激光手术系统,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对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复杂高危患者可以显著降低麻醉要求,进而降低手术风险,使高龄、高危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这项领先世界的技术可谓医工交叉的“杰作”,是贺大林教授团队与蓝极医疗穆力越博士团队强强联手的佳绩。

长时间以来,我国医疗设备行业比较闭环,工程师们不知道医生需要什么,而医生又不会做医疗设备,从而形成毫不相干“两张皮”,而医工交叉较好地解决了这个两难之题。

贺大林教授从医从教40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尤其是临床诊治方面成果丰硕。出生于1962年的穆力越博士1987年硕士毕业两年后,进入美国激光领域最好的大学之一——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罗切斯特大学拥有世界顶级的激光能量实验室,被称为世界光学中心。穆力越博士利用所学的知识,于1999年在美国硅谷创办了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包括绿激光、紫外激光、固体激光等激光产品。2006年,他和同事发现激光产品在医疗领域前景广阔,尤其是绿激光可以为男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当时利用激光器做前列腺手术在国内市场还是空白,于是,他结合团队技术积累,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激光科技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用以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绿激光手术设备。

2010年,在一次全国泌尿学术会议上,穆力越和贺大林相识成友。2016年开始他们探讨如何用新的激光技术治疗膀胱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的话题。能否研发一种成本更低、应用更广泛的新型激光设备成为他们共同的梦想。最终他们选择了半导体蓝激光作为攻关方向。2021年11月,历经5年技术攻关,他们自主研发的30W蓝激光手术设备正式取证并投入临床,这是世界首台30W的蓝激光手术设备,也是蓝极医疗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该设备在全国各大医院投用后,无论是医院科室还是患者本身,总体反馈很好。利用蓝激光进行手术切割,不仅速度快效果好,而且还能保证患者手术全程几乎不出血。更为重要的是,蓝激光可实现日间手术,既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也大幅提升了医院的床位使用率。此后,他们又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步伐,研发出一款最大输出功率为200W的高功率蓝激光手术设备。与此同时,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手术光纤,将原来使用寿命仅有1分钟左右的手术光纤,改善到了可以持续使用数小时,完全满足了临床需求。2022年4月,200W蓝激光手术设备顺利拿到国家批号获准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对比,200W蓝激光手术设备在汽化能力、止血效果、手术时间及操作难度等方面,都有了更为明显的进步。因此,产品一上市便广获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的好评,迅速打开了西北和全国市场,同时还帮助公司获得来自多个机构的新一轮融资。

虽然取得良好成绩,但他们并没有止步,正在将蓝激光手术设备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领域,同步实现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预防等全流程的整合。这不仅是蓝极医疗的能力体现,更是中国医学界的重大突破。

从技术工程师到企业创始人,从美国硅谷到中国西安,穆力越虽然有着较强的激光专业背景,但他爱好广泛。用他的话说:他保持了对知识的渴望,一直都在学习,无论是物理学、医学还是文学、历史,他都尽全力去钻研。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至于人云亦云,不至于被某些观点轻易误导。也只有这样,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难题,在创新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面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包括西安交大一附院的无数医学工作者,正在携起手来,在医疗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探索更为广泛的深度融合,创造世界领先的医疗设备研发、制造新高地,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医学科学家、中国医学的响亮声音。

本刊记者/陈颖 刘越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