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急需一场深度市场化的价值之旅

资本市场急需一场深度市场化的价值之旅
2024年09月05日 08:27 第一财经

2024.09.05

本文字数:1474,阅读时长大约2.5分钟

导读: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兴衰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 | 一财评论员

营收和利润双降,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向市场发出明确的警示信号。

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已近尾声,截至8月31日已披露半年报的53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营业总收入达34.87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回落1.4%,归母净利润约为1.9万亿元,同比下降2.4%。尽管盈利公司占比达78.01%,但净利润同比下降公司数量占比达51.16%。

上市公司是国内优秀企业的代表,这5344家上市公司合计34.87万亿元的营收,达到了上半年全国GDP61.7万亿元的56.5%,凸显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兴衰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回落,尤其是房地产、光伏组件、航运板块等出现整体性亏损状态,反映受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大量微观企业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这也让人容易理解,为何今年以来出现A股涨少跌多,以及权益类证券流动性变现能力持续弱化等现象。这也发出了警示,如何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变现能力、提高投资周转率等,是必须重视的有效盘活经济存量资产的重要保障。而且,唯有在微观上盘活企业和投资者的资金周转率,风险才能在市场交易中得到缓释和重塑,经济也能在风险的不断缓释中行稳致远。

而且,我们也需要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来把未上市的优质公司不断筛选出来,注入资本市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有助于加速推动这些优质公司的成长,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考察现有上市公司的业绩走势,揭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上市公司质地的同质化较为突出,上市公司业绩的顺周期性较为明显,资本市场的植被多样性有待开发,暂时难以满足不同的投资偏好,这在结构上影响着市场的投资活跃度。

出现这种植被覆盖度有待完善的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IPO的非注册制,导致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供给偏好相对单一,难以有效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诉求;同时,上市后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以及投资端交易策略的趋同化。

伴随着注册制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安营扎寨,资本市场第一次为投资者自由表达投资偏好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市场期待更多优质未上市公司能够被挖掘出来体现价值。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面对交投不活跃、持续走弱的市场要有耐心,正如监管部门呼唤耐心资本一样,其实资本市场同样也在呼唤耐心监管,期待监管部门要有监管耐心,不应以市场的一时涨跌来评判IPO的松紧,而是要坚信市场能通过注册制将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优质企业筛选出来,坚定注册制不会降低上市公司质地。只要监管部门能基于责权利对等原则,护卫好市场秩序的程序正义,为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等提供便利,让投资者能通过这些制度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资本市场用二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上市公司质地的价值评估是一种市场试错,唯有为市场的试错提供制度性保障,给予市场主体充分交易自由及投资自决空间,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孕育出价值发现、风险消化吸收的能力,市场才能正常发挥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功能。

显然,只有耐心监管才能配得上耐心资本,耐心资本并非长期持有,更不是持有到期,而是极度的可变现能力、充分的流动性保障。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中国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的体现,而全面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支点,让投资成为一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自由之事,让实质重于形式让位于程序正义,不需催化和激励,资本市场通过自发演化实现枝繁叶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