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掀不翻的63.1%,救不了的0.1%

锐评|掀不翻的63.1%,救不了的0.1%
2025年03月24日 22:36 北京晚报

(一)

“二进宫”之后,特朗普对“重振美国造船业”异常上心。

本月初,特朗普提出要设立白宫造船办公室,覆盖商用与军用舰船制造领域。而据获特朗普提名的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伦透露,特朗普甚至在凌晨给他发消息谈论关于本国海军战舰生锈的问题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还将设立“海洋安全信托基金”为美国造船业提供资金,此外还有税收优惠、各类拨款和贷款等支持。

不过,相比刺激本土造船业,特朗普政府“重振美国造船业”的重心更在于“打压对手”。2月下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出一计——拟对中国制造的船只进港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所谓“附加服务费”。

基于“中国船”在世界范围内的份额,以及海运对全球贸易的重要性,此举如最终落地,势必对全球贸易带来极大震动。据悉,USTR的提案已在整个航运业及更广泛的供应链参与者中掀起轩然大波,不到一个月,其意见征询版就已被填满,“几乎都是反对意见”。有航运业资深人士直言:“这会是贸易末日。”

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赤裸裸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真能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吗?

(二)

说到重振,不妨先来看看美国造船业曾经的辉煌,以及它是怎么没落的。

二战中,美国人把造船玩成了“下饺子比赛”,28小时生产一条排水量上万吨“自由轮”的纪录至今仍在。到了50年前的1975年,美国造船业还是响当当的世界第一。在鼎盛时期,美国造船业创造了140万个工作岗位。

今天呢?航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船厂手持订单仅占全球的0.1%,年均造船不足5艘。

至于“一败涂地”的原因,除了制造业空心化,还不得不提一个著名法案:美国1920年通过的《琼斯法案》。法案规定,国内用于货物运输的船舶必须在美国建造。这避免了与外国造船企业的竞争,让美国造船业有稳定的订单。但没有竞争何来进步?这种保护主义“温室”,导致了高昂的建造成本和较低的生产效率,限制了美国造船业的发展潜力。当然,美国造船业如此拉胯如今还能“活着”,也多亏了《琼斯法案》。

1970年代,美国政府又出台了《1970年商船法案》,试图通过为美国造船商提供大额补贴,弥补造船成本差距,最终同样事与愿违。

美国审计署(GAO)在1981年发布的报告称,在美国建造用于跨洋航海的船舶比在海外建造需多花约两年的时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1985年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在美国建造商业船舶的费用要多两倍。如今,美国的造船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还多。

不难看出,美国每次都想用保护主义让造船业再次“雄起”,但养出的是一批只会躺平依靠政府保护的“巨婴”船厂,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同样的“药方”,这一次就算药量再猛,结局能有什么不同?

(三)

如美国网友所言,“对美国来说,自己做不好的事,一定是中国有问题”。

看中国造船业,2024年手持订单量占全球市场的63.1%,接到了全球市场74.1%的新造船订单。美国海军情报部门估计,中国造船能力已达到美国的232倍。

美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还不到中国的零头,难怪一些政客破了大防,并很“自然”地把自身落后归咎于中国。可但凡理性回顾,都知道美国造船业的衰落纯属自作自受。

更何况,从时间线上看,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与中国造船业发展也并不同步。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份报告,1987年至1993年间,“美国仅售出8艘总吨位超过1000吨的商船”。而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始于21世纪。中国制造占全球商用货船的比例从1999年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一半以上。

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主席路易斯·索拉宣称,征收“附加服务费”,是对所谓“中国补贴”的“以牙还牙”。然而,到底是谁在补贴?

美国“重振造船业”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内核还是零和博弈的冷战逻辑与唯我独尊的霸权逻辑。

(四)

全球化的世界,保护主义损人难利己。

一来,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背后是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美国造船业面临的是劳动力断层、产业链缺失、成本倒挂等一系列问题,与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紧密相关。就算打击了“中国制造”,几乎是“从零再起步”的美国造船厂也没有能力承担相应产能,船只快速转移到美国生产无异于痴心妄想。更何况,美国“重振造船业”需要大量钢铁,但这种商品正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而变得更加昂贵。

二来,海运成本增高,将推高美国商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美国是食品、农产品和能源的主要出口国,拟议的港口收费将大大增加这些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事实证明,历次对外发动的贸易战,都导致美国农民、零售商、制造商、消费者等群体遭受巨大损失,根本无助于提振美国经济。

三来,大棒乱挥将再次破坏世界各国对全球贸易的基本信任。美国若一意孤行,不仅会影响涉及航运业的直接运营服务商,还可能波及全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全球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失道寡助”,长此以往,全球贸易全方位“去美国化”还会加速。

(五)

大海是搅不浑的。

于中国而言,打压越是疯狂,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做好自己的事。

目前,中国造船业依靠产业链和成本优势,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方面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在技术层面,中国也在LNG船、大型集装箱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订单占比持续提升;全球60%的船队至少拥有一艘中国船舶,40%的船队中四分之一为中国制造……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造福着世界各国,优势与地位也是数年耕耘的结果,这些不是谁一拍脑门就能否定、动摇的。

自强不息、攻坚克难,持续做大朋友圈,“中国船”一定能继续行稳致远。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