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在“快办”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在“快办”
2019年10月23日 03:09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2019年10月2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公开表示,证监会已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创业板改革。聚焦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基础制度,进一步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制度包容性”。这是资本市场“深改12条”公布后1个月内,被再次“表示”。背后,是证监会 “稳中求进、做好协调、能办快办”原则的具体体现,被市场理解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即将启程。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已经具备条件,时机成熟。”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董忠云博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这一说法也算是吐露了业界的心声。

自带改革创新基因

  事实上,创业板创设初始就具备不同于其他板块的制度基因。“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作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总则开篇,明确了创业板服务方向,这一定位意味着制度设计上与服务大盘蓝筹企业的主板、与服务细分行业龙头的中小板形成错位和补充。

  相比而言,创业板上市企业利润门槛更低,连续两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对现金流及收入和无形资产占比没有要求,对收入要求更低且为选择适用——这些差异化门槛设计使得资本市场真正拥有了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

  其间,2014年5月底,证监会还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进行过修订,适当放宽财务准入指标,取消持续增长要求,废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证监会公告[2010]8号),拓展市场服务覆盖面,创业板申报企业不再限于九大行业。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门槛的变化已经加入了对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规律的考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可能是爆发式的发展,但是在创业前期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企业利润不高甚至亏损,关键是看其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或者得到大众认可的经营模式,因此,理论上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是相对低的,也是总体上符合新经济发展规律的。

  10年来,含着改革创新基因的创业板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上市公司家数已从28家增加到773家,总市值达5.68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30日),集聚了一批具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公司,在支持双创企业群体、优化创业创新生态、引领产业升级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董忠云认为,创业板的门槛设计令更多高成长性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尤其适当放宽财务准入指标和改革相关行业限制,明显扩大了创业板的服务范围,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助力创新和创业的同时,也令创业板自身不断扩充和完善,总体市值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不过从实践来看。”卞永祖表示,大部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其利润和营业收入都远远高过制度门槛,这实际上跟审批制上市制度有很大关系,需求巨大而供给不足,有些偏离原来制度设计的初衷。

  “由此也可以看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性。” 卞永祖说。

时机条件成熟

  创业板10年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就。10年间,关于创业板发行实行注册制改革、引入、留住和培育BATJ等成长型企业的呼声一直不曾间断。随着2019年资本市场开放大命题的持续深入,呼唤创业板改革的声浪日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