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业 洗钱 国信证券为何出海不利

禁业 洗钱 国信证券为何出海不利
2020年05月30日 09:11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券业行家

  居然又被禁了?一位时隔一年,一位员工遭遇监管发出的禁业令。

  当然,发出禁令的是一水之隔的香港证监局

时隔一年再下禁令

  5月28日,香港证监会主页更新一则禁业令。当事人为国信证券 (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信香港)前基金经理郭周武,因违规代操作两个私人证券账户,合计金额达7,100万元,被禁止重投业界9个月。

  香港证监会调查发现,郭周武自2012年4月10日至2017年5月23日在国信香港任职期间,私下透过一名友人(A)及一名他所认识的人士(B)在另一家经纪行所持有的证券交易帐户进行交易,但没有作出必要的披露及取得所需的批准。

  为此,香港证监会认为,郭周武以不诚实及蓄意的方式,规避国信证券香港的内部监控政策,令他作为持牌人的适当人选资格受到质疑。

  考虑到郭周武为初犯以及事后表示悔意,香港证监会对其予以禁业9个月的处罚,自2020年5月28日起至2021年2月27日止。

  行家注意到,这并不是国信香港首次被监管处罚。2019年,香港证监会就有两起处罚记录,原因均是因为涉及“洗钱”。

两起监管半隐半现

  2019年2月18日,因未遵守有关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的监管规定,香港证监会对国信香港的下属子公司国信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简称:国信香港经纪)予以公开谴责,并罚款1,520万港元。

  据公告披露,国信香港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为超过3500名客户处理1万笔涉及总额约50亿港元的第三者存款;其中有超过2200笔可疑的第三者存款,涉及总额超过23亿港元。

  2019年4月23日,香港证监会对国信香港前经纪业务负责人苏细强开出为期十个月的禁业令。原因是在前述洗钱案中,苏细强作为负责人员及国信香港高管有失责行为。

  行家注意到,国信证券于2019年4月和5月先后两次发布的《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以及整改情况的公告》,以及2019年中报和年报中,均对前一起受罚事项和整改措施进行了披露,但并未提到对苏细强的监管处罚。

  国信证券表示,国信香港经纪已经按时缴纳罚款,并主动聘请外部顾问对公司反洗钱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整改。

国信香港最新动态

  关于国信香港,行家通过国信证券年报和官网,查证了最新消息。

地位:成立超过11年,资产占比约1/40

  公开信息显示,国信香港成立于2008年11月13日,为国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主要开展境外金融服务。

  截至2019年底,国信香港注册资本为16.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3.9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为2.48%。

业绩:净利润锐减八成,境外投行划重点

  由于国信证券未在2019年报中列出旗下子公司的业绩情况。因此,国信香港2019年度的营收和净利润,仅能通过“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推算。

  2019年,国信证券境外业务收入16,874.40万元,同比下降10.43%;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为1.20%,同比减少0.68个百分点;净利润为450.09万元,同比锐减82.60%;占比从2018年度的0.61%减至0.07%。

  此外,国信证券年报中重点披露了国信香港境外投行业务:

  报告期内,国信香港参与了9个上市及财务顾问项目。其中,由国信香港担任独家保荐人及联席全球协调人的“360鲁大师”项目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获得市场高度关注,有效提升了公司品牌影响力。国信香港将积极开拓合作渠道,进一步提升项目储备和承销能力。

人事:原负责人奔私,监管空降董事长

  行家翻查了国信证券上市以来的年报,2015-2017年期间,国信香港的负责人为胡华勇(参见《“大召唤术”失灵?又一国信大佬“奔私”》);2018-2019年报中,国信香港的负责人由副总裁谌传立兼任。

  公开信息显示,现年56岁的谌传立,此前曾在监管系统任职,自加入国信证券以来分管投行业务。

  谌传立先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出生于1964年2月,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航天部200厂助理工程师,深圳明扬电脑(蛇口)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深圳证监局(证管办)市场处科员、法规处副主任科员、法规处主任科员、机构处主任科员、信息调研处主任科员、信息调研处副处长、信息调研处处长、上市公司监管二处处长,中国证监会第六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深圳证监局稽查二处处长等职务。2017年12月加入国信证券,现任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投资银行事业部总裁,兼任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五届上市委员会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委员会委员。

增资九亿布局海外

  种种迹象表明,国信证券海外布局热度不减。

  4月22日,证监会批准了国信证券150亿定增方案。其中明确提到,拟对国信香港增资9亿元,主要用于补充经纪业务资本金,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债券和股本融资项目承销的资本金,扩大保证金业务规模及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等方面。

  国信证券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及A股纳入MSCI指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国际业务已成为国内领先券商扩大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利用本次募集资金对国信香港进行增资,有助于进一步满足其H股全流通业务、证券配售及包销业务、扩大保证金业务规模等业务所需,有效突破国信香港发展瓶颈,进一步增强公司国际业务的实力,促进国际业务的合理布局和快速发展。

券商出海业绩PK

  因近期众所周知的大事而备受关注的某渔村,俨然成为券业出海的重地。行家此前曾在《海通收入居首,中信黯然失色》一文中,对比报道了券商境外业务。

  时隔半年,券商海外业务排名是否有新的变化?

注:数据来自各家券商2019年报,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从境外业务收入来看,海通证券居首,达89.93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约为26.12%;其次是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49.49亿元和41.24亿元,分别占其总营收的11.57%和24.42%;境外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还有国泰君安(27.79亿元)、华泰证券(26.73亿元)和中国银河(10.77亿元)。

  从境外业务利润来看,海通证券以32.80亿元居首,约占总利润的24.52%。国泰君安居次,为8.50亿元,占比为7.42%。招商证券、东方证券和广发证券海外业务利润均超过2亿元。兴业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和方正证券的海外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此外,位列TOP20的安信证券、平安证券、中泰证券,其年报中列出了境外子公司,却并未披露境外业务/境外子公司的业绩情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