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静:金融服务下沉既是紧迫要求又是长期任务

杜静:金融服务下沉既是紧迫要求又是长期任务
2020年09月26日 03:5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上海证券报

  近日,央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等7部门发文,确定在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和山东省临沂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旨在推动并形成有利于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笔者认为,推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释放出金融服务下沉的强劲改革信号,而且具有“抓紧做好当下”与“立足着眼长远”的双重意义。从紧迫性要求上讲,解决我国金融生态中资金资源配置机制过度集中化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纾缓中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包括自然人融资难融资贵的积累性矛盾,需要以加快金融服务下沉为突破性手段。从战略性任务来讲,我国金融生态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要提升经济生态的金融化整体水平,要增强金融生态自身运行与发展的均衡化能力,必然要以金融服务下沉为战略性支点并作为长期性路径选择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同时积累了金融服务下沉不够的问题:广大的农村地区、部分经济欠发达区域、传统产业领域,以及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获取金融资源的机会与结果方面,处于市场弱势地位和被动状态。同时,市场主流金融力量对上述领域,主要采取的是选择性接触,这种情形下,金融生态自身也缺乏内在改变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金融服务下沉不够将滋生流动性循环的“外溢化”怪圈,表现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其存款资产与贷款资金的循环,很难做到总量平衡和结构对应,出现存款资金以理财或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方式向外流出,而贷款资产受各种因素影响又难以流入的状态。而且,越是在金融服务下沉不够的领域,这个现象表现得越突出。

  因此,金融服务下沉,对金融生态优化具有方向性、战略性与整体性意义。金融资金资源配置必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金融服务下沉不够,经济金融化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原则就不可能体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会失去前提与基础。管理层此次进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的探索,正是从“普惠金融”这一支点上,为未来金融服务的整体性、趋势性下沉,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金融服务下沉,要在培育市场优秀主体上下功夫。经济生态与金融生态的融合程度,是由市场中主体对象的质量决定的,要通过新型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为金融服务下沉提供支撑和保障。因此,主流金融机构在主导金融服务下沉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从“不想做”向“主动做”的意识转变,而且要完成从“不敢做”向“科学做”的行为蜕变,关键是处理好金融服务功能下沉与市场主体对象培育的关系。从服务下沉中发现客户,依据优质客户支撑和完善下沉功能,避免简单地把金融服务不加选择地堆积到原来金融服务薄弱的领域。在选择并优化市场主体对象的同时,还要经济性契合金融服务的方式与金融产品的功能,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市场主体对象培育与选择的层次性与特色化。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比如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大湾区建设和地域发展特色等,形成错位式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挖掘市场新兴主体成长的新“蓝海”,以此增厚金融服务下沉的基础与力量。

  金融服务下沉,要在整合市场活跃要素上出实招。金融服务下沉,不是物理机构与网点的简单下迁,而是要从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全局思维上,对过去经济金融化程度不高的领域与对象,实施新模式、新手段与新业态的探索与创新。要持续通过数字技术运用、互联网手段融合及金融机构之间广泛合作等方式方法,为“下沉”提供众多和开放的路径与空间,改善金融服务与经济需求的接触模式与交往习惯,保证金融功能释放与金融产品运用的对象充分性、过程公平性与结果无差别性。要主动借力并改造原有格局中的健康金融力量与要素,把金融服务下沉的过程真正变成推动一个地区、领域与对象经济环境生态的优化过程。注意动员并利用地方政府力量,清理不规范机构,约束不规范行为,处置不规范产品。在此基础上,扶植、引导健康性金融力量稳步发展,确保小额担保公司、专项互促基金和特定合作基金等金融服务类机构有序发展,并融入金融服务下沉的洪流之中。注意形成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协调的新格局,在增加金融产品与渠道选择中拓展金融服务下沉的领域。

  金融服务下沉,要在管控关键环节风险上用硬功。金融服务下沉改变的是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这对被改变领域与对象,提出了新的风险约束要求与标准。要持续做好市场风险的普及化教育,并贯穿到金融服务下沉的全过程,在存款、贷款、结算和投资理财的各环节,体现系统性与深入性。要探索并加快建设风险处置的市场化机制。其中关键一点是,金融风险管控机制与手段要与金融服务下沉同步。不可否认,在经济金融欠发达地区,其风险处置情况会更加复杂、困难,但它其实也有众多和潜在的后发优势。要把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方法,分类分项地移植到金融服务下沉之中,结合金融服务下沉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大胆探索和创新风险管理的手段与内容。比如,开展专门对象与专项业务的贷款风险投资尝试,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突破金融机构以利息收入作为主导来源的盈利模式,平衡市场合作中的贷款资产收益率与损失率关系,通过收益方式变化改变损失补偿的能力与程度,增加对贷款损失的容忍度与承受面。同时,做好损失类资金的财务准备,为经营风险处置与转化提供必要条件,在完善体系中为金融服务下沉提供有力、良好的环境保障。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原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起草专家之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