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基金小股东难熬七年之痒 或将迎首次股权变更

中信建投基金小股东难熬七年之痒 或将迎首次股权变更
2020年09月29日 14:05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时代在线

  成立七年,股权结构一直较为稳定的中信建投基金,或将迎来首次股权变更。

  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新近挂牌信息显示,中信建投基金20%的股权被挂牌出让,转让底价为1.45亿元,转让方为江苏广传广播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广传”),系中信建投基金第三大股东。

  自成立以来,中信建投基金公募业务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如今,小股东试图清仓远去,而大股东中信建投证券的合并传闻不时兴起,亦让中信建投基金未来更加扑朔迷离。

 江苏广传欲清仓

  中信建投基金股权结构保持“铁三角”多年,中信建投证券、航天科技财务、江苏广传分别持股55%、25%和20%。

  江苏广传为江苏广电集团全资子公司。传媒企业参股公募基金,多为财务投资,如文新报业投资了汇添富,湖南电广传媒则是银河基金的第二大股东。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6年9月,中信建投基金曾进行了一轮增资,不过,三大股东同比例参与,股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只是注册资本金由1.5亿元增加到3亿元。

  9月25日,一位公募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基金公司成立之初,大多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亏损,这也是很多次新基金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直接原因。

  回溯2016年,虽然中信建投基金的公募规模仍在百亿元以内,但却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增长。到2017年一季度末,中信建投基金非货币规模达到了成立以来的峰值,彼时其旗下混合型基金规模达到38.67亿元,之后再未超越。

  从挂牌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看,中信建投基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仅为950.57万元,而前一年度的净利润为5199.71万元,堪称断崖式下跌。蹊跷的是,公募部分规模并未下降。中信建投证券半年报显示,今年二季度末,中信建投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17.2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6.29%。

  进一步探究原因,资管新规显然对中信建投基金影响较大。中信建投证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专户及子公司规模较2019年末减少了20.49%,降至501.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广传对于意向受让方的规定几近严苛。除规定受让方为“境内全国性的国有控股上市大型金融机构”外,还有“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等要求。

  仅“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一项条件,就让受让方范围大幅缩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在102家券商中,仅有48家净资产超过百亿元,而这48家券商中,大多已经拥有公募牌照。

  对信托公司而言,情况亦颇为相似,68家信托公司中,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的仅有30家。

  9月25日,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条件有点匪夷所思,除了股东实力强劲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外,多数基金公司并无“拼爹”资本。相比而言,人才和机制才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

七年连换四任总经理

  铁打的大股东,流水的总经理。

  基金公司总经理由大股东委派,这一做法在业内并不离奇。不过,大股东7年连派四任总经理,这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募基金行业,也是较为罕见的。

  4个月前,中信建投基金的高管再次洗牌。继总经理邱黎强离任之后,副总经理周建萍因法定退休离任。

  接替邱黎强的是中信建投证券的“老人”金强,其在中信建投证券效力已经接近15年,倘若再算上在华夏证券的工作时间,这一数字将变为26年。

  中信建投基金首任总经理是袁野,曾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机构业务部高级经理、资产管理部总监。事实上,袁野在2015年4月23日离任总经理后并未离开中信建投基金,而是在2015年9月转任常务副总经理。

  2015年7月8日,张杰出任中信建投基金第二任总经理。张杰的经历与金强颇为类似,在执掌中信建投基金之前,先后在华夏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工作12年和9年有余。

  邱黎强的任职时间相对前两任总经理是最短暂的,2019年1月25日履新,2020年5月22日离任,仅一年多时间。

  连续4任总经理均由大股东内部调派,不难看出,中信建投证券对其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颇为自信。然而,从结果来看并不理想。

  中信建投成立于2013年9月,正值新基金法推行的第一年,为公募基金历史上新设公司最多的年份。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当年共有16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

  从规模数据看,与同时期成立的其他基金公司相比,中信建投基金的表现较为平庸。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永赢基金、国寿安保、兴业基金的非货币规模均已在千亿元以上,中加基金、前海开源、鑫元基金等规模也已跻身行业中游水平。

或受券业整合冲击

  近期,国金证券、国联证券的合并消息,在市场内引发很大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券业整合已是大趋势。

  最早传出“绯闻”的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虽然双双公开否认了合并传闻,但从消息人士以及种种迹象来看,两者的联姻之门并未完全关闭。

  事实上,中信集团在公募业务领域的布局较为成熟,满足“一参一控一牌”。其中中信证券控股的华夏基金稳居行业头部多年,已连续多年净利超过10亿元;中信信托持股49%的中信保诚基金,目前位居行业中游;去年四季度参与了首批试点大集合公募化转型的中信证券,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规模已达269.70亿元,业务进展迅速。

  券商合并,自然也将带来旗下基金公司的股权处置。此前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为满足“一参一控”相关规定,广州证券所持有的金鹰基金24.01%的股权被剥离。

  与“中信系”的公募相比,中信建投基金的发展略显滞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夏基金以3999.95亿元的非货币规模在行业内排名第三;中信保诚基金以677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38位,而中信建投基金以70.99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97位。

  倘若合并成为现实,中信建投基金的处境将较为尴尬。在“一参一控一牌”的规定下,华夏基金与中信建投基金或将面临取舍,而与华夏基金相比,中信建投基金无疑尚显稚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