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500多名博士生的技术力量与责任

京东500多名博士生的技术力量与责任
2020年09月30日 15:0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近年来,京东集团以坚定的变革决心和战略定力,完成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一次次攻坚,将增长的源动力从市场红利换挡至技术红利,正在转型成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今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技术研发投入达到75.4亿元,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超过1.8万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引入占比超80%。无论是从技术投入,还是从技术实力上看,京东都处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第一阵营。

目前京东有博士超过500人,他们在各个技术领域有着不凡的见解或建树,在京东多元的商业形态中,使技术力量之“刃”更有温度更有担当。

入主流,上大舞台

“入主流,上大舞台。”陶鑫说这是在清华大学内常听到的一句话。

陶鑫在清华学习和生活了8年,随着科研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愈加成熟:行业头部的公司和有运营场景的公司就是大舞台;对社会能产生正能量的、助力行业在创新这条道路上做得更好的,都是主流。

两年多前陶鑫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看上去憨憨的长相,殊不知他硕士和博士期间研究的项目非常前沿:驾驶安全辅助系统研究。

实习期间他就在宝马、一汽、通用等知名汽车品牌内研究智能汽车驾驶安全等相关知识,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2017年下半年,一个巧合的机缘,他以博士管培生的身份加入了京东,轮岗之后定岗在京东物流X事业部(现X研究部),支持车联网的数据算法,为无人车的轨迹和决策做技术储备,这里有深深吸引他的物流场景。

从2019年4月开始,陶鑫开始了跟“大白”的亲密接触,谁是“大白”?

“大白”是一辆在疫情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无人配送车,编号JD40006,上个月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科技新国宝”,成为国家在非常时期,人与科技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历史物证。

在参与抗疫的107天时间里,“大白”就像一名真正的快递员,时刻坚守岗位,往返行驶总里程超过6800公里,运送包裹约1.3万件。

回首半年前,大年初一,京东物流便成立了智能科技应急小组,陶鑫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他坦言,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就知道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这也是“大白”鲜有的离京投入运营,开发、上线、测试的前几天,陶鑫和团队昼夜不停,最终,依托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十天左右就将无人配送车投用在武汉街头。

这让陶鑫感到无比欣慰,他从来没有想到技术可以如此“有担当”、“有温度”。

“京东发展到现在,有能力、有实力、有长期的规划和投入、有战斗力强大的团队,聚焦在我这个领域看,对国内自动驾驶产生了非常正向的推动。如果要给正在求职的博士学弟学妹们建议,我想说,要找一个能够有落地场景、能够持续投入的、符合商业逻辑的一个公司,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这个又恰恰是你感兴趣的,那就来吧。”

对于技术需要落地应用场景这个事儿,刘洋坦言从最初攻读科研就是这么认为的。

刘洋在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又分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杜克大学攻读了两年博士后,研究方向的是工业制造领域的数据挖掘。

2018年在曾经的同学也是第一届博士管培生的推荐下,刘洋加入了京东物流,确切的说是京东物流的“最强大脑”,每到618、11.11这样全民狂欢的时刻,刘洋所在的部门都要从容指挥亿级日订单。

“我的工作总结起来就是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和技术,让京东物流能够更好地为商家和个人消费者服务。”

就拿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来说每一个订单的迅速处理背后,都是京东物流对一组组代码、一个个模块、一套套方案、一件件产品的积累。对于消费者和商家,他们看得到的是京东物流的速度和品质,在他们看不到的幕后,是来自京东物流研发的强力保障。

在消费者下单后,订单如何在系统中流转和高效处理,都是由京东物流研发的订单中心这个“最强大脑”来发挥作用,订单中心每天处理的订单数量高达亿级。为了实现订单最快交付,提升客户体验,订单中心作为最高指挥官,重组物流供应链资源,从仓库寻源、智能排产、流向生产、承运商分单四方面进行了智能化提升,有效提升终端投妥率。

刘洋所在的团队利用算法进行产能计算,合理有序控制各环节生产节奏,以达到平滑生产、最大化利用产能,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仅618期间通过智能排产就可节省近亿元!

科研的沃土一直都在

本、硕、博攻读的都是计算机的白亚龙坦言,年少的梦想是做个纯粹的技术咖,做科研、写论文。

在哈工大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的博士方向,他主攻的是深度学习里的图像识别还有图像的文本、论文采集关联学习。博士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了京东。延续他之前的研究方向,在这里他在京东云与AI事业部主攻图像识别和图像、文本的关联学习,实际落地应用就是“拍照购”。

亚龙喜欢研究、喜欢纯粹的科学,但是到了京东之后他意外的发现京东给了博士生宽广的科研平台、资源投入和自由度;另外,京东也是国内视觉和深度学习落地场景非常多的平台,可以完美的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再转化为收入,再投入研发,是非常理想的正循环。

在京东这两年,包括亚龙自己发表的论文就有四篇,国际学术比赛有三项第一名,一项并列第二名。整个团队也对学术界做出了贡献,现在有一些比较好用的商品识别的代码,经过知识产权部门同意之后已经放在网上开源,带给很多人技术便捷。

今年上半年,陶鑫也推动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高效科研合作,跟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合作,做“中国标准自动驾驶物流车场景库及测试评价系统建设”,把京东在做的研究和高校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一款面向物流行业的中国自动驾驶场景库。这是个长期的科研合作,将会持续3-5年时间,集中高校在场景、算法以及自动驾驶仿真算法上面的技术积累,再加上京东规模化的自动驾驶测试能力以及运营获取场景数据的能力,跟高校齐头并进,沉淀技术和算法,双方互通有无。

轮岗使他们成为具有商业眼光的技术专家

专属导师、专向技术领域轮岗、深度项目实践……这些独有经历给张海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海楠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方向是面向对话的深度文本生成(人工智能),是个漂亮能干的女博士,现在在京东零售搜索与推荐平台部,来到京东一年的时间里,轮岗的三个月经历让她获益匪浅。

技术特色轮岗是京东博士管培生的一项专属福利,分为核心业务线和技术关联线。8-10周的时间里,京东大数据、云、智慧供应链、搜索推荐、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将亲自站台,与博士生们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帮助他们把握各研发方、业务方、产品方的核心体系与工作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明晰个人的职业兴趣点与定位。

三个月的轮岗结束后,张海楠惊叹竟然可以如此快速的了解京东这么庞大的技术体系,拓宽了商业眼界和思维也并不完全局限在技术本身了,深深觉得,所学技术大有可为。

就在上个月,海楠还推荐了她的师弟加入京东,成为了新一届的博士管培生。

今年下半年,白亚龙已经在亦庄安了家,新房子在有段时间就交付了,张海楠和亚龙一样,马上也要通过京东的安居计划拿到高额的无息贷款稳定下来。海楠说,我们博士毕业都快30岁了,不仅有立业压力,安家的压力也不小,在京东,都解决了,很安心,希望有更多的博士能加入,一起让商业与技术碰撞出价值之光。

(编辑张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