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豪掷5.31亿元拿地 四大总部格局显现

小米豪掷5.31亿元拿地 四大总部格局显现
2020年10月29日 21:05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向炎涛

继北京、武汉两大总部建成之后,小米再次出手拿地。《证券日报》记者从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查询到,10月28日,小米集团旗下深圳小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5.31亿元的价格竞得深圳市南山区后海中心区T107-0092地块。

根据出让公告显示,该地块土地面积3958.32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0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商业,综合楼面单价16388.89元/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块准入行业类别为《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6年修订)》中A0610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

《证券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小米将在这一地块建立集团国际总部。这意味着,加上小米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北京、武汉两大总部,以及南京在建的华东总部,小米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四大总部格局。

牵手深圳打造国际总部

记者注意到,小米此次竞得的地块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该区域规划拥有高达300万平方米的办公物业,目标定位是打造最具滨海魅力的金融商务中心区和总部经济区、深圳新的文化中心,如今已吸引约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及中海油、航天集团、华润等约60家知名总部企业进驻。

事实上,小米与深圳的渊源此前已显现。根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披露,2019年12月18日,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期间签约洽谈了128个重大项目,小米集团国际总部基地项目即为大会签约项目之一。今年6月24日,深圳市政府与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部经济发展合作协议。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介绍,根据该总部经济发展合作协议,支持小米集团在深设立总部企业深圳小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小米”),并在南山区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设立小米集团国际总部,建设国际总部大厦,主要包括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中心、商务拓展中心、互联网服务中心三大主要板块,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总部经济引领创新生态的战略布局。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则表示,小米集团计划在深投资77.6亿元打造小米国际总部,预计2020年到2024年累计营业收入约510亿元,形成地方财力约6亿元。小米将用最短时间实现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到科技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布局。

今年7月,深圳市南山区又发布《新一代智能终端创新产业链总部项目遴选方案》指出,意向用地单位深圳小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小米”)是深圳市根据《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第三条第(二)(四)款认定的总部企业。

《方案》显示,2020年1月-4月,深圳小米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纳税超过4500万元,形成地方财力超过20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超过70亿元,形成地方财力超过1亿元。深圳小米在深圳的总部及研发人员超过640人,未来5年内将增加至3000人,且在深圳市没有自有总部用地,符合《深圳市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1号)规定的独立申请总部用地的条件。

“深圳是国际化创新中心,在国际排名都很靠前,在数字化方面,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在深圳聚集;加上大湾区的活力和潜力,以及深圳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些都是深圳的优势;此外,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给深圳带来制度红利,综合这些因素,或许是小米选择深圳作为国际总部的原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四大总部格局显现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小米拿地盖楼速度可谓“飞速”。2019年7月9日,在上市一周年之际,雷军发微博感叹“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当天,小米位于北京的小米科技园开园,成为小米新总部。园区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共8栋办公楼,耗资52亿元。

2019年12月,小米武汉总部产业园在武汉光谷正式投用。据了解,小米武汉总部大楼总投资3.4亿元,名为“光BOX”,可容纳约2400名至3000名员工。目前,小米武汉总部业务已涵盖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信息技术、新零售、金融、有品电商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

而小米在南京的华东总部也将开建。2019年5月,小米以2亿元竞得南京一地块用于建设华东总部。据南京当地媒体报道,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2024年竣工。项目将重点打造成为除小米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入驻小米集团的手机系统软件及BSP等研发中心、基于MIUI及新生态等的互联网研发中心、优质生态链企业等。

至此,加上未来深圳的国际总部,小米在全国四地的总部格局已经显现。“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很多都实行多总部基地,一般在一、二线城市,这是基于企业自身在资源、人才、战略等多方面的考量,比如有些是为了吸引人才,有些是为了业务发展。此外,现在的巨头一般业务矩阵庞大,单一总部也容纳不下员工办公,所以多实行多总部形态;有些总部则是放在业务、研发、人才的一线,主要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量。”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编辑乔川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