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抢到数字人民币了吗?穆长春:和第三方支付不是竞争取代关系

今天你抢到数字人民币了吗?穆长春:和第三方支付不是竞争取代关系
2021年06月11日 21:05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今天(6月11日)是上海数字人民币试点“五五欢乐购”活动的红包发放日。中证君的朋友圈里纷纷晒起“55红包”。

  “这次活动有效报名人数近200万人,中签人数35万人。在这里我们要恭喜这些中签的用户。”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6月11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上表示。

  他指出,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是两个维度的事情。数字人民币是钱,是工具;数字人民币钱包是载体,是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作为载体、作为基础设施的功能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可以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载体。数字人民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不会是竞争和取代的关系。

钱袋子的转型:数字人民币钱包

  “数字人民币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在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和实现防伪的前提下,中国人民银行和各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实现特色功能。”穆长春表示,通过建设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实现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人民币钱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技术素养或依赖通信网络等带来的使用障碍。

  根据穆长春介绍,按照不同的维度划分,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四种类型:

第一,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运营机构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层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每笔及每日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

第二,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按照相应客户身份识别强度采用分类交易和余额限额管理;其他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并按照临柜开立还是远程开立确定交易和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

第三,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有移动支付APP和以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提供的服务;硬钱包有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

第四,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个人可以通过子钱包实现支付场景的限额支付、条件支付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功能;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子钱包来实现资金归集和分发、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等功能。

构建全面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数字化会给未来经营模式带来哪些变化?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潘卫东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有能力把技术内在逻辑用商业模式展现出来。银行服务不能只体现在物理网点、APP、网上银行,还要到客户生产和生活中去,把银行的服务解构、打散,和客户生产生活无缝整合。

  在数字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根本性变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消除风险,而且风险的展现方式和业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对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全面智能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江表示,数字化时代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从外部来看,风险形态的变化更加快速,数字经济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全面、深入、便捷,新的风险形态不断出现。从内部来看,风险防控的思维也必须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不断催生业务新模式,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等获客方式快速发展,具有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判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必须完善数字思维、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共享思维和共治思维,提升对数字化时代风险的认知和管控能力,从数字化角度重新理解客户服务和风险防控。

  同时,王江也指出,数字化转型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变革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要革新数据应用方式,二是要革新风控技术手段,三是革新风险管理理念。

  “要加快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风控体系。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本质和逻辑没有改变,只是对智能化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江强调,要强化统筹谋划、数据治理和科技支撑,推进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