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顶级专家看区块链发展:行业正回归理性 相关技术创新将持续多向突破

行业顶级专家看区块链发展:行业正回归理性 相关技术创新将持续多向突破
2021年09月12日 18:4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财联社数研院

  近日,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丽泽金融商务区举行,其中“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党委副书记卢卫、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副院长任常锐等人发表了主旨演讲。

  会上,多位专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区块链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与此同时,相关技术创新也正持续多向突破。未来,联盟链、跨链互通等技术将远景可期,区块链的底层建设将向基础设施化、平台化发展。

  与此同时,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问题与挑战,如自主可控的技术和基础的平台仍有欠缺等。亦有专家表示,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需要多方协作探索落地新模式,以推动产业生态逐步繁荣。

区块链应用存在"一多一少"特点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党委副书记

  卢卫

  卢卫指出,区块链应用存在明显的“一多一少”特点。

“一多一少”特点之一:区块链注册企业多,但真正运行的企业少。

  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区块链的企业注册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是2016年的3倍,2018年又是2017年的3倍,达到1.6万,2020年以后达到2万多。应用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情况,数据的存证、防伪、溯源、供应链金融占了多半。区块链知识产权的应用也在不断积累,数据显示,已经有6000多家企业拥有区块链相关的专利。主要是集中在安全的技术、联盟链技术、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方面。

  不过,真正运行的企业、经营的企业很少。从注册备案的情况来看,只有1000多家。

“一多一少”特点之二:安全隐患多,防护手段少。

  区块链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是技术机制,区块链本身设计存在缺陷;二是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也存在安全问题,如智能合约存在漏洞;三是用户使用不当导致安全问题,管理不当丢失密钥等等。

  区块链应用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带来的新挑战。如自主可控的技术和基础的平台仍有欠缺。以国外的主导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为主,自主的相对比较少,国内的部分企业也推出了一些区块链的平台,但是比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推广。同时,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瓶颈,跨链互通还存在难点和瓶颈。

  因此,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区块链的引导与管理:一是积极参与国际联盟链的项目,推动国产优质项目走出去;二是推动区块链发展自主可控和开源建设;三是呼吁关注区块链技术安全。

必须抓紧建立可信“数字身份”

国家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

  于锐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深刻地深入到国家的各个领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高度融合,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一个可以确认行为主体的身份融合空间越来越重要。

  于锐透露,目前中国正在建设数字身份体系,其中,可信数字身份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他指出,可信数字身份是指基于法定身份信息,由权威机构签发,有政策法规保障支撑的数字身份。

  于锐指出,纵观全球,可信数字身份建设已经成为保护网络安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工程,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可信数字身份有三大紧迫性:

  一是,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可信数字身份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二是,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信数字身份也成为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三是,数字化、智能化深入发展,让可信数字身份成为社会治理创新和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率的有效手段。

  于锐透露,我国数字身份体系建设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数字身份体系,应在实现公民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同时,既要考虑线上业务,也要顾及线下应用,实现线上线下身份的一体化。既要服务国内网民,也要支持境外用户使用我国的互联网。

  同时,要充分吸收国际经验,利用我国以居民身份证为代表的国家法定基础身份证件和国际标准的证件管理,形成数据运行体系、运行体制和管理体系等资源,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于锐指出,我国将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积极推进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开展中心化的国家级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建设,签发权威、可信的根数字身份,支持跨域、跨层级的身份联合与互认;再逐步向支撑各类分布式应用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可信、高效可控的先进数字身份体系。

  他透露,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安全等级的身份认证系统,线上的业务场景非常丰富、复杂,对信任的要求也不一样,必须采用多因子的方式进行组合的身份认证。还要实现数字身份体系的云、网、端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此外,要解决数字身份签发应用到管理中完备的风控和救济机制,防止发生冒领冒用的问题。最后还要实现这么庞大的交易和人口下的高速认证和虚实关联的技术问题。

区块链技术创新将持续多向突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魏亮

  “在信息互联网时代,数据是信息,信息要大量地传播;而到了价值互联网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资产,资产不是用来传播的,需要用来保护,它要防止复制、篡改。”魏亮指出,区块链将成为价值互联网的关键信任底座。

  他称,在未来价值互联网阶段,区块链将成为成熟的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未来将应用在产业互联网、全球化治理等方面。

  魏亮认为,当前,我国区块链行业正在回归理性,技术创新持续多向突破。他称:“接下来联盟链将是一个重点,联盟链将沿着更快速、更庞大、更安全、更互通、更可控方向演进,可以看到区块链可扩展性更加好,网络规模逐渐增加,互操作性将持续向好,我们会更加关注安全隐私,治理会更加可靠。”

  他指出,未来区块链有三大发展方向,首先是技术应用,其次是应用深化,第三个是监管体系。

  技术创新方面,共识算法的优化、网络结构的优化以及互操作性的提升,能够使整个区块链处理能力更加提升,连接的密度增加,互联互通能够更好地实现,同时能够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创新的突破。

  在应用深化方面,应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供应链的管理、政务服务等。

区块链或与信息化基础设施融为一体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副院长

  任常锐

  任常锐认为,从技术的发展趋势上来讲,区块链底层技术有可能会收敛为互联网的一部分,未来区块链可能与信息化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而随着应用的持续深入,区块链对安全性、规模都带来了很多新的要求。未来会有更多的芯片级的、硬件级的技术跟软件密切融合,共同打造区块链基础设施。

  在这种场景下,区块链需要开放的、广泛协作的生态。在谈到“长安链”时,任常锐表示,从技术的探索上,“长安链”侧重于两个维度的建设。在软件层面,尽可能地通过更多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并行调度等技术采纳,从软件上提高性能;同时,设计专用的区块链芯片,重点对区块链常见的加解密、智能合约执行等进行专用的加速,把隐私计算功能融入进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