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机构造假怎么办?监管:依法严肃处理 核子基因暴富神话还能持续吗?

核酸检测机构造假怎么办?监管:依法严肃处理 核子基因暴富神话还能持续吗?
2022年11月30日 11:4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近日,兰州核酸作假事件、全网寻找张珊珊等舆论沸腾,将张核子、深圳核子基因推向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核酸检测做成全国连锁式加盟生意、核酸公司冲刺IPO等信息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新华社最新消息显示,国家卫健委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核酸检测有多暴利?

  11月25日,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因录入异常被通报是此次舆论的导火索。

  天眼查显示,张姗姗担任“监事”的三十多家公司,广泛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核子基因、核酸检测关联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这三年内设立。通过股权穿透可知,这些公司皆由核子基因全资控股。

  据悉,从2020年2月开始,核子基因陆续出现在济南、深圳等各地卫健委公布的中标名单中。而在这几年里,核子基因多次被曝检测违规。

  突然刷屏的核子基因引发民众对核酸检测生意的探讨。那么,核酸检测生意到底有多暴利?

  “核酸检测技术壁垒并不高,即使是非医护人员,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护人士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由于检测需求太大了,医院承担不了,就让第三方医检机构做。”

  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等疑问,这位医护人员委婉表示:“按照规定,只要是在当地取得对应资质、有自己的医学检测实验室的,都可以做核酸检查。当然,和相关部门关系好的话,也更容易拿到单子。”

  记者获悉,在整个核酸业务中,上游的检测试剂生产商毛利最高,基本都在80%以上,下游的核酸检测服务商主要靠走量盈利。

  “在生产商这块,做出口的最赚钱,比如九安医疗,合同金额都是以亿美元为单位,国内很多公司都很羡慕。”另一位人士表示:“做国内的也不错,据我所知,毛利基本都会在80%以上。下游的核酸检测服务商目前靠走量盈利,前两年核酸自费价格高时特别赚钱,先进入的那一拨企业赚惨了。现在政府采集压价,就只能靠走量。哪怕每管只赚一毛钱,但如果是成百上千万人做核酸检测呢?”

  这从相关上市公司财报可窥见一斑。

  达安基因半年报显示,来自核酸检测试剂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营业成本5.46亿元,毛利率高达88.2%;明德生物2022年上半年核酸检测试剂营业收入30.4亿元,营业成本4.38亿元,毛利率85.6%;硕世生物,上半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相关收入20.9亿元,去年其核酸检测业务毛利率约为81%。

  张核子的加盟生意

  公开信息显示,处于舆论中心的核子基因总部位于深圳,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为张核子,其持股达64.73%,为第一大股东。

  天眼查显示,自2021年开始,核子基因对外投资速度加快,2021年核子基因新开设了8家公司,2022年截至目前,一共新开设了15家公司,其中14家都是医学检验实验室,包括深圳、海口、厦门、兰州、大连等城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核子基因旗下的实验室在短时间里快速增加并分布各地,并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行业逻辑。而让核子基因“不合常理”地快速扩张并占据市场的杀手锏则是加盟模式。

  核子基因官网显示,2015年其就启动招商模式,在全国19个城市开展项目推介会六百多场,累计签约合作伙伴约1500家。目前拥有40所标准实验室,62家全资子公司。

  在可加盟项目中,包括“健康检测代理”、“抗原试剂代理”、“提取试剂代理”三类,其中“提取试剂”正是核酸检测的重要工具,工作人员吸取样本加注到提取试剂中进而提取核酸。

  天眼查显示,这62家全资子公司披露的与核酸检测相关的招投标就有60余条,其中每条招投标信息涉及的金额不同,数额最大的达到了1350万元。

  可以说,张核子旗下的核酸检测业务,已形成了庞大的全国性网络。核子基因官网显示其已累计核酸检测超7亿人次,也正是由其庞大的加盟模式所致。

  有媒体称报料称,核子基因资料显示,仅在半年内,核子基因通过核酸检测业务获得了4.5亿元的营业额。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核子基因集团官方微信上发现,其宣称代理加盟模式共有三种,0基础的代理商也可以合作,模式之一为基因小屋。有消息显示,加盟基因小屋的费用至少30万元,如果是区域独家代理模式,费用则更高。

  当金融投资报记者咨询加盟情况时,客服极为谨慎,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称将有专人联系提供加盟方式、投资费用、盈利分析等信息。但截至记者发稿一直没有回应。

  企业IPO从严审核

  在通过加盟形成产业化的同时,核子基因也在寻求资本化。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核子基因“是目前国内基因检测行业实验室规模和牌照最多的企业”、“核子基因集团总投资3亿元,IPO上市计划正式启动”。

  11月23日,上交所官网披露,鉴于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翌圣生物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翌圣生物也成了“从严审核”核酸检测企业上市后,首家被取消上市申请审议的公司。

  金融投资报记者查询发现,目前沪深北三地交易所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IPO公司共计13家。今年先后有菲鹏生物、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等5家涉及核酸检测业务企业过会。

  具体来看,康为世纪在一个月前成功上市科创板,每股发行价48.98元,过半时间皆处于破发状态,11月29日报收47.62元;达科为、菲鹏生物则均已提交注册,上市在即。公开信息显示,达科为上半年实现营收4.74亿元,应收账款却达2.41亿元,占比50.8%。

  无论是股价表现还是各核酸检测公司应收账款高企现象皆透露一个事实:此前赶上风口躺赚的核酸检测企业,随着核酸暴利秘密浮出水面、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台,已然走向尽头。

  而不少核酸检测企业扎堆上市融资,或是意在红利结束前,赶上资本市场暴富的那趟列车。不过,核酸检测公司的资本化算盘显然已经落空。

  11月21日晚间,深交所、上交所先后发文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这样的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国家卫健委表示,对于常规核酸检测,严格检测资质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重点加强检测机构的监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