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公斤80万元,比天然牛黄便宜一半!国内首家体内培植牛黄企业量产招商 下游原料紧张有望缓解

每公斤80万元,比天然牛黄便宜一半!国内首家体内培植牛黄企业量产招商 下游原料紧张有望缓解
2024年06月16日 12:25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张良德

财联社6月15日讯(记者 张良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药品频频涨价,其原料天然牛黄的价格波动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财联社记者近日获悉,我国体内培植牛黄已实现量产,生产企业本月已开始对外招商,体内培植牛黄或将逐渐填补天然牛黄的供给缺口,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产品原料供给紧张情况有望缓解。

体内培植牛黄开始量产招商

本月,国内唯一一家体内培植牛黄厂商尚药局(宁夏)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尚药局”)进行了首次全国线上直播招商,就其旗下体内培植牛黄产品招募省级代理,这预示我国体内培植牛黄产量大幅提升,开始进入市场销售。

据尚药局人士介绍,其优质培植牛黄的价格在80万元/公斤左右。目前天然牛黄价格虽较去年高点的180万元/公斤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60万元/公斤左右。据此计算,体内培植牛黄的价格较天然牛黄价格便宜50%以上。

公司招商文件写到,培植牛黄是通过生物仿生技术对活体牛进行干预,致其胆部产生结石,属于体内生物仿生培植,其基原、性状、气味、成分、含量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致,且稳定性更高。考虑到培植牛黄与牛黄的来源相似度最大,应是牛黄的最佳替代品。培植牛黄从根本上解决了珍稀濒危紧缺中药材天然牛黄等效等同替代使用及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难题。

尚药局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招商产品主要是小规格克装的培植牛黄,未来随着规模继续扩大,可能会拓展大规格产品。

尚药局培植牛黄产品(图片来源:尚药局招商资料)

尚药局总经理徐胜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天然牛黄品质差异很大,而培植牛黄品质稳定,并且含量更高于国家药典。药典规定药用牛黄的胆红素含量不得低于25%,现在我们生产的培植牛黄普遍在40%以上。”

徐胜介绍,1970年左右,国家卫生部药政局组织攻关培植牛黄技术,当时全国有十多个研究所在分别攻关。1990年左右,第一个培植牛黄成功取出,但是当时技术仍然不太成熟,一是手术后牛容易感染,二是接种成功率不足,三是培植出来的牛黄个头不大,一头牛只有几克。另外,关键的胆红素指标也不够稳定,导致那个时候培植牛黄成本远高于天然牛黄。

尚药局从2015年开始请国内顶级专家做研究,全程采用分段式、背对背保密研究方式进行,直到2019年,培植牛黄技术基本成熟,接种成功率接近100%,接种过的牛养殖3—5年后,产出的牛黄重量可达60g—80g。

2019年后,公司预期未来牛黄市场需求、价格会不断上升,开始不断提高牛蓄栏量。近两年天然牛黄价格大幅上涨,培植牛黄的性价比愈发凸显,公司正式宣布量产。徐胜介绍道,公司预计未来每年可以实现800公斤的产量。

原料供给紧张或逐渐缓解

据徐胜介绍道,天然牛黄产量很小,不能满足国内牛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1000头牛,可能只有一两头体内长有牛黄,折合每100万头牛约能产3-4公斤的牛黄。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宫牛黄丸销售额从12.30亿元增加到42.55亿元,复合增速28.2%。

供少需增的情况导致牛黄供给愈发紧张,价格不断上涨,下游产品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产品不断提价。

本月,同仁堂(600085.SH)香港地区安宫牛黄丸再次提价,达到1280元/粒,涨幅超过20%。财联社记者从香港公司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提价主要是受成本因素的影响。而去年片仔癀(600436.SH)也由于成本原因,将旗下片仔癀锭剂境内市场零售价由590元/粒提升至760元/粒。

据了解,牛黄共有四个标准,即:天然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含牛黄等药材中成药品种监督管理的通知》,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及其他剂型或规格,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固定以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

在片仔癀本周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向管理层提问,有没有体培牛黄制作片仔癀的规划?公司董事、总会计师杨海鹏表示,目前公司主产品的原材料仍然是坚持以天然牛黄入药。但从未来发展考虑,公司研发部门会加大对原材料的各种探索性试验。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牛黄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每年天然牛黄产量仅有不到400公斤。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国内对牛黄的年需求量在5000公斤左右,市场存在较大缺口。而体外培育牛黄也只有健民集团(600976.SH)旗下的武汉大鹏药业一家在产,其产品近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不过,牛黄供需紧张的情况未来有望缓解。除了培植牛黄开始量产招商外,进口牛黄的正规渠道也或将重新打通。

去年末,北京市关于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计划加速推进对无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的牛黄等牛源性中药材的风险评估和检疫准入流程,这个计划预计将对天然牛黄等中药材的进口渠道产生深远影响,实现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除牛黄外,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的另一大主材麝香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据悉,目前麝香根据品质分类,每克价格从七八百元至两千元不等。

近两年,麝香的市场供给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内规模较大的林麝养殖企业锦瑞德控股集团的王经理告诉财联社记者,“我公司业务开展较晚,从2022年开始建自己的养殖基地,目前我们在全国13个省份独自或合作建立了20多家公司,林麝数量超过一万头,包括合作公司在内,现在年产麝香超过90公斤。”

林麝标本及麝香样品(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其合作伙伴河北镌鸿麝兰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经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养殖场共计2万平方米,共有约100头麝鹿,每只林麝年均产麝香20-25克,未来2年计划将在栏量提高到500头以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