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利率再下调,对债市影响几何

保险利率再下调,对债市影响几何
2024年06月26日 08:15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作者:国海固收团队

核心观点

(1)历史上看,自公布降费到政策正式落地前,往往会有“炒停售”的现象,短期内保费收入快速增加。而从资产端来看,保险今年现券总净买入规模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大幅增长,考虑到负债端保费收入的高速扩张,截至目前,保险或仍有较大的欠配压力没有释放。若考虑到短期“炒停售”带来的保费收入超季节性增长,或导致其欠配压力的进一步提升。

(2)保险对债券的配置行为如何演绎?投资者可关注哪些机会?①超长国债:可关注季末,或收益率上行至2.55%-2.6%以上的交易机会。此外,今年30Y地方债性价比凸显,保险对30Y国债的需求相对减弱,或导致两者利差的收窄,届时可观察是否存在交易机会。②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出于降波考虑,有继续卖出的可能,届时将导致价格波动增加。资产荒下,可考虑适当承接以增收。③长久期信用债:今年需求强劲,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可逢高适当参与博弈机会。

1、保险利率再下调,对债市影响几何?

近期,财联社报道,有部分险企预计自7月1日起,将寿险产品的利率调降至2.75%,并停售当前3%利率的产品。这一变化将给保险负债端和资产端带来哪些变化?对债市投资者而言,又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1.1短期内,保险欠配压力增加

(1)降费将导致保费收入超季节性增加

历史上看,自公布降费到政策正式落地前,往往会有“炒停售”的现象,短期内保费收入快速增加。2023年4月,据财联社报道,监管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到3.0%,并于8月1日正式落地。而在4月-7月,从窗口指导到实际落地的这一区间中,保险公司借助“炒停售”概念快速增加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大幅高于季节性。

那么,本轮再次降费的消息,也有可能导致客户需求提前释放,但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或低于去年。主要原因有二:①这次调整更多是部分险企出于管控风险的目的而实施的,并非由监管统一指导,影响范围相对较小。②这次调整从公布到落地的时间窗口更短,且预定利率下调25bp,相比2023年的50bp幅度更小。

(2)保险当前欠配压力仍然较大

观察保险一季度新增资金投资的结构,与2023年相比,银行存款的占比由-4.2%大幅增加至15.7%,而债券投资的占比则由88.2%快速下降至64.5%。这表明,在一季度,保险有大量资金淤积在存款中,没有得到有效配置。若将这部分存款全部转为债券投资,则尚有接近2000亿元的缺口。

而进入二季度,尤其是4月底债市出现调整之后,保险对债券的配置节奏明显加快,欠配压力较一季度或有所缓解。

但整体来看,保险今年现券总净买入规模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大幅增长,考虑到负债端保费收入的高速扩张,截至目前,保险或仍有较大的欠配压力没有释放。若考虑到短期“炒停售”带来的保费收入超季节性增长,或导致其欠配压力的进一步提升。

1.2对债券的配置行为将如何演绎?

目前已临近7月1日政策实际落地的时间,本次“炒停售”的影响或已减弱。但展望未来,若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保险投资收益将承压,继续下调负债端成本仍有较大可能,未来或有更多险企、更大幅度的下调费率(如下降至2.5%),届时,保险的欠配压力仍会增加。

那么,展望未来,保险的债券配置行为将如何演绎?我们可以参考今年以来保险对各主力券种的配置情况,对其下一阶段的表现进行推演。

(1)超长国债

虽然欠配压力较大,但仍会观察点位配置,同时季末扫债现象仍存。从节奏上看,在今年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影响下,保险对30Y国债的配置在4月末债市出现调整后才逐渐恢复,而当5月底收益率再次出现下行后,配置规模明显缩量。整体来看,其合意点位或在2.55%-2.6%以上。

同时,我们在《保险对年末债市有何影响?》中曾分析过,由于流动性指标考核,2023年,保险在季末普遍有增配超长国债的行为,即使收益率点位并不算高。这一现象今年仍在持续,在3月末及6月中下旬,虽然收益率点位仍在低位,但保险对超长国债的净买入规模出现了明显增加。

(2)超长地方债

由于超长国债收益率中枢的快速下行,超长地方债的性价比凸显,成为保险债券配置的主力,净买入规模远超往年,预计仍将是下一阶段的主要配置品种。

(3)长久期二级资本债

自4月底债市调整以来,或出于降低波动的考虑,对原先稳定增配的长久期二级资本债转为持续净卖出。我们在报告《保险对年末债市有何影响》中曾分析过,在I9落地后,约有2700亿元左右的二级资本债被重分类进“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中,其每日的价格变动将直接影响利润表。在债市发生回调后,保险倾向于卖出以及时止损。

虽然从最近的数据来看,保险已恢复对二级资本债的净买入,但在未来,其配置行为或更加慎重,若债市再次出现调整,仍有继续卖出的可能。

(4)长久期信用债

供给快速增加,保险需求不弱。今年超长信用债(7年及以上)发行提速,截至6月21日,新发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进入加速扩容期。供给的提升,叠加优质高息资产的缺乏,保险今年对超长信用债的需求强劲,净买入规模较过往同期大幅增加。

1.3可关注哪些机会?

我们分析了保险对各类券种的配置偏好,那么,对投资者而言,有哪些机会值得参与?还是分券种来看:

(1)超长国债

一方面,在点位上,可关注收益率上行至2.55%-2.6%以上的交易机会,届时保险买入的确定性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在时点上,也可以关注季末保险大规模扫债时的交易机会。此外,从利差角度看,保险今年相对更偏好性价比突出的30Y地方债,对30Y国债的需求相对减弱,或导致两者利差的收窄,届时可观察是否存在交易机会。

(2)长久期二级资本债

当债市出现波动时,出于避险的目的,有再次卖出的可能。这时,原先偏好在收益率上行时买入、充当“稳定器”的保险,反而出现卖出操作,导致二级资本债的价格波动幅度增加,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应风险。不过,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对其需求减弱也是其他债市参与者的机会,可考虑在合适点位适当承接以增收。

(3)长久期信用债

在需求端,保险需求不弱,对其价格起到“稳定器”的作用。而在供给端,有更多主体开始发行长久期信用债,也有助于投资者的策略选择,可逢高适当参与博弈机会。

2、机构债券托管量

风险提示:需要警惕流动性的“退潮”;历史数据不能完全作为未来市场走势参考;模型测算可能存在误差;指数样本券调整可能会导致潜在的测算偏误;经济数据及经济政策超预期;信贷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6月25日发布的《保险利率再下调,对债市影响几何?—机构行为周观察》,报告分析师:靳毅S0350517100001,刘畅S0350122080146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