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金融界
2024年11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4年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5年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新一轮资本补充模式及其影响”专题中,中国银行研究院探讨了本轮注资政策的可能模式和预期影响。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财政部表示,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短期内,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被多次提及,该政策的实施将为大型商业银行缓解资本补充压力、提升息差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注入一剂“强心针”,助力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
从注资规模来看,本轮注资预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为了有效测算此次注资规模,需要预估当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行速度。2020-2023年,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平均ROE为10.07%,分红比例为30%,则平均资本内生速度约为7%,同期,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增速约为9%,则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每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在保持信贷投放结构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变的前提下,假设本次注资能够有效缓解大型商业银行未来5年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则需要一次性提升约1个百分点的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注资规模应为1.05万亿元。同时,考虑未来大型商业银行将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或将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多核心一级资本。
从注资方式来看,定向增发可行性较高,但需要关注定增价格和定增对象问题。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外源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债三种方式,其中,发行可转债在转股价格和转股时间方面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可转债市场活跃度相对较低,故大概率不会作为此次注资的方式之一。采用配股方式进行注资的可行性同样较低。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价普遍处于破净状态,如果采用市价折扣法确定配股价格,对股价将带来进一步冲击。同时,配股流程较为繁琐,涉及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监管机构审批、公司发布公告、认购等多个环节,需要更多时间来确保全部股东知情和参与。如果部分股东选择不参与,公司还需对未被认购部分再行处理。相较而言,定向增加无论从定价方式还是发行流程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是更为可行的方案。定增是向特定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或大股东)发行股票,认购对象通常提前确定,避免了配股中涉及大量股东的复杂操作,能够更快速地完成资金募集,避免了配股中资金认购不足或延期的情况。
从注资节奏来看,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分期分批落地注资政策。本次注资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进行有序实施,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一方面,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银行作为首批注资对象,将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可最大程度缓释对股票市场带来的冲击。比如,在银行业重大改革和创新发展过程中,作为先行者出现,多次接受市场考验的银行,特别是在资本补充领域。股东结构较为单一的银行决策过程会更加高效,减少增发过程中由于股东沟通和协调带来的额外开支,在增发过程中形成更加一致的利益目标,推动增发方案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各行资本补充需求存在差异。静态来看,2024年二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较最低监管要求高出4.84、2.13、3.03、5.01、1.80和1.28个百分点。动态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体量更为庞大,未来将继续承担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和国际化发展的使命与责任担当,需要更多资本金作为后备支持。截至2024年6月末,四大行信贷投放规模均超过20万亿元,总计98.65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接近40%。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