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金融界
就诊前半个月,57岁的周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很稀,当时他以为是吃坏东西了,所以也就没太当回事。
直到就诊前1周,周先生发现上述不适症状加重,且还伴有大便带血、腹痛的症状,这时他才感到紧张,故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为其查体发现,精神状态良好,腹部平坦,未触及腹部肿物;直肠指诊未触及肿物,但指套有血染,便血原因不明,建议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入院后,完善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肠肿物,性质待查,恶性的可能性较大,随后取部分病灶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结肠癌。
医生提醒,结肠癌是原发于结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结肠癌患者可出现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排便是每个人每天必做的“大事”,但是说到大便,大家都会觉得恶心,不好拿出来说。
但其实,大便蕴藏着跟人体健康有关的“黄金密码”,是健康的“晴雨表”。
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气味、次数及排便感觉等,可以了解到人体肠道的健康状况。
01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黄色或黄褐色,无异味或者只有轻微的臭味,形状看起来像香蕉或香肠,且表面光滑,可浮在水面上,代表肠道健康。
而且,排便的感觉,一般可以通畅地排出,不会有费力或者里急后重感,并且没有残留便意。
专家认为,只有摄取足够纤维,大便产生足够气体,体积较轻,才会先漂浮在水面,数分钟后留下泡泡,缓缓下沉。
若是出现便秘的时候,多数会感觉腹胀,这是因为大便堆积在肠道里。
当大便堆积在肠道的时间久了,水分就会被过度吸收,所以便秘时的大便都是硬邦邦,形状一般像坚果的独立颗粒,或呈颗状的香肠形,很难排出体外,而且便秘时排的便多数呈现红褐色或暗褐色。
当肠道消化力出现障碍,食物太快通过消化道,粪便出来就会呈水状、糊状,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腹泻。
02看大便形状,识别肠道健康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希顿和路易斯设计了“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图表,该分类法将大便分为七类,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大便各种形状和肠胃状态之间的关系。
第1型:硬球状,难以排出,表示有便秘,患者常无法自行排出。
第2型:香肠状,但表面凹凸,表示有便秘。
第3型:香肠状,但表面有裂痕,属于正常便型。
第4型:像香肠或蛇一样,且表面很光滑,是理想的便形,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状。
第5型:断边光滑的柔软块状,容易通过。
第6型:粗边蓬松块,糊状大便。
第7型:水状,无固体块,完全呈液体状。
图片来源:大便人体健康的“黄金密码”
03每天排便多少次,身体更健康?
除了大便的形状能判断肠道是否健康,排便频率也是反映肠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排便次数会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1天大便次数如果不超过3次,或者3天排便1次,同时不伴有排便困难、排便费力,且大便色泽和性状都属于正常情况,则属于正常排便。
如果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或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则视为排便次数异常。
正常排便主要通过结肠运动来调控,结肠运动的功能,一般来说,正常粪便经过结肠的时间大概是8~12个小时,所以每天会有规律的排便时间,大多在进食或者晨起时会产生便意。
成人如果每天排便超过3次,婴儿每天排便超过5次,需考虑腹泻的可能,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需要考虑存在便秘的可能。
另外,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则提示胃肠动力出现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筛查,通过结肠镜、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处理。
有研究表明,每天的排便次数与我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及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一项权威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每天排便1~2次的人,相较于排便不规律或便秘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04出现这5种异常大便,应及时就医检查
黏液便
大便中的黏液可能与近期饮食有关,如摄入过多油腻、辛辣食物或含纤维量较高的食物,刺激肠道分泌更多粘液以辅助消化。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刺激性食物,可自行缓解。
另外,如果出现肠道炎症、感染、肿瘤等,均可出现黏液便。
正常人大便可有少量黏液均匀混合于其中,小肠炎症时,黏液增多,均匀地混于大便之中;
大肠炎症时,黏液不易与大便混合;
肠炎症时,黏液会附着于粪便表面,单纯性黏液无色透明;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时,分泌的脓性黏液便呈黄白色不透明状;
恶性肿瘤,如结肠癌可分泌大量粘液,通常伴随血液或血丝。
脓性及脓血便
大便带血、带脓液,即出现脓血便,可能与急性胃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病、结肠癌等疾病有关。
当身体出现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肠癌等病变时,常排脓性及脓血便,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果酱样。
细菌性痢疾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多呈鲜血状。
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鲜血便
即大便中混有鲜血,主要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
痔疮时常在排便后有鲜血滴落,且不与大便混合,而其他疾病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肠道黏膜受损,可能出现便血的症状,这种出血可能伴有腹泻、腹痛等肠道炎症的典型表现。
陶土样便
大便呈黄白色陶土样,可能由饮食结构影响、胆道梗阻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道被结石或炎症,当其被堵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使得粪便中缺少胆红素而呈现陶土色。
一般钡餐胃肠道造影术后粪便也可呈白色或黄白色。
另外,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难以消化的高淀粉食物,如土豆、白薯等,可能导致粪便颜色变浅,类似陶土色。
一般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淀粉食物的摄入,通常即可恢复正常,无需特殊治疗。
黑便及柏油样便
大便呈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隐血试验阳性,多见于上消化道出现,当上消化道出血50~70ml时即可出现柏油样便。
如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肿瘤破裂等,均可能出现大便柏油状、黑色的情况。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