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机构之家
2024年12月10日,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消费金融”)在河南省互联网综合实力评选中荣获第三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公司在互联网技术、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成就的肯定,也彰显了其在行业与地方政府中的影响力。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中原消费金融显著提升了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力。然而,光鲜的荣誉背后,隐藏着管理乱象和经营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中原消费金融深陷舆论漩涡。暴力催收、高利贷、高额罚息等争议不断,成为公众指责的焦点。在盈利压力下,该公司采取愈发激进的手段,不乏以极端方式向借款人施压的投诉。这不仅暴露了公司管理的失控,也让其道德底线受到质疑。
截至2024年12月12日,中原消费金融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的累计投诉量已达10405条,主要涉及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额外担保费用和高额罚息等问题。其中,“骚扰”“威胁”“恐吓”“会员费”等关键词频繁出现。诸多用户反映,催收人员通过频繁的电话联系甚至电话轰炸施压,部分行为伴有威胁恐吓,对借款人的生活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位用户因遭受催收骚扰而罹患重度抑郁症,案例令人震惊,折射出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针对中原消费金融的不当行为,监管部门早在今年2月便出手整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因其在合作机构管理上的违规问题,对其处以160万元罚款。然而,监管处罚并未让中原消费金融有所收敛。2024年12月10日,公司在官网公开了合作催收机构名单,并声明在客户未按约定还款的情况下,可能委托第三方通过电话、信函、短信、电子邮件或司法途径进行催收。这一表态不仅显示出公司对回款压力的重视,但也透露出对监管要求的漠视和继续采取强硬手段的姿态。
高额收费问题同样引发广泛不满。一位用户投诉称,其于2024年5月20日通过易得花平台借款5000元,分12期还款,总额高达6792.72元,其中融资担保服务费达1137.72元,远超国家规定的24%利率上限。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在裁判文书网中,与中原消费金融相关的金融合同纠纷中,多数借款人质疑其高利率和高额罚息的合理性,而法院在多数案件中支持了借款人的主张。这从侧面印证了该公司在收费方面或确实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
从整体来看,中原消费金融虽然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暴力催收、高利贷和高额罚息等问题暴露了公司管理的严重缺陷。大量投诉与法律纠纷表明,即使监管部门已施以惩罚,公司依旧我行我素,强硬手段屡见不鲜。这种经营模式不仅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使公司未来的品牌声誉与市场竞争力陷入危机。
第一、二大股东疑有争夺控制权风险
中原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底,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中原银行与上海伊千联合创立。2019年9月,公司引入华平投资作为新股东,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股权结构方面,中原银行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49.25%;华平投资为第二大股东,持股42%;上海伊千为第三大股东,持股8.75%。截至目前,公司股权结构保持稳定,未发生显著变化。
尽管中原银行持股比例达49.25%,位列第一大股东,但并未超过50%,因此无法对公司形成绝对控制。与此同时,第二大股东华平投资持股比例达42%,与中原银行的持股比例相近。这种接近的股权分布可能在战略目标、经营决策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导致分歧,不仅可能削弱公司治理效率,还存在引发权力斗争的隐患,对公司稳定运营构成潜在风险。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根据2024年4月18日正式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需提升至50%以上。然而,目前中原消费金融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达到这一要求,显然尚未满足新规的合规条件。为此,中原消费金融未来将不得不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进行调整。然而,这一过程中若两大股东间出现利益分歧,势必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内部分歧,带来治理挑战。
扩张背后的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隐忧
中原消费金融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业务主要依赖中原银行,缺乏其他股东的战略支持,在流量和场景资源上存在短板。加之公司自有APP的推广能力不足,其获客渠道主要依赖于助贷平台和网络广告,吸引了大量资质参差不齐的借款人。随着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不仅面临着营销成本上升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贷款违约的风险,这进一步恶化了资产质量。
从数据来看,中原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和发放贷款及垫款在2021年至2023年间呈现逐年增长,但在2024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出现回落。具体而言,资产总额从2021年的270.0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2.65亿元,增幅明显;发放贷款及垫款从2021年的240.4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7.94亿元,增幅同样显著。然而,2024年上半年,资产总额和发放贷款及垫款分别下降至325.78亿元和292.35亿元,反映出公司在资产和贷款增速上的疲软。
数据来源:中原消费金融财报。
此外,公司在收入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波动也凸显了其在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公司在收入上展现了一定的恢复势头,但整体盈利增速放缓,显示出提升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仍需努力。从营业收入来看,公司在2020年至2021年实现高速增长,从20.77亿元增加至35.83亿元,同比增长72.47%。然而,2022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25.98%,降至26.52亿元。2023年虽然有所回升至29.46亿元,但增速仅为11.07%。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6.16亿元,同比增长28.25%,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
在盈利方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20年的1.2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16亿元,但增速逐年放缓,分别为2021年的59.54%、2022年的62.85%和2023年的26.75%。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增长48.82%。尽管短期内增速有所回升,但整体盈利能力依然面临收入波动和扩张压力的考验。
数据来源:中原消费金融财报。
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和信用减值损失的攀升是导致其盈利增速下降和经营承压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业务及管理费从2020年的3.98亿元激增至2021年的14.89亿元,占收入比重从19.17%飙升至41.55%。尽管2022年后有所下降,但2023年仍达到12.22亿元,占比41.48%,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的8.87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32亿元,占比由33.43%上升至41.84%,并在2024年中报进一步攀升至51.59%。
数据来源:中原消费金融财报。
此外,中原消费金融在业务扩张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管理的挑战。不良贷款率经历波动,从2021年的2.28%降至2022年的2.00%,随后反弹至2023年的2.19%,2024年中报略降至2.14%。这一变化显示了在贷款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信用质量面临压力,特别是在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自2021年的241.61%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151.67%,尽管2023年回升至161.26%,2024年中报进一步提升至165.60%,但仍低于2021年水平。拨备覆盖率的下降反映了在贷款规模扩大的同时,拨备计提的充足性受到影响,可能限制公司应对未来不良贷款增长的能力。
数据来源:中原消费金融财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