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推广引发银行乱象,部分用户遭遇"被开户",灰产链条曝光,单户开户费高达95元

个人养老金推广引发银行乱象,部分用户遭遇"被开户",灰产链条曝光,单户开户费高达95元
2024年12月18日 10:31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近期,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试点城市扩大至全国范围实施,各大银行纷纷加大营销力度,掀起新一轮"开户大战"。然而在激烈竞争背后,一些违规操作和灰色产业链也随之显现。

各大银行丰厚优惠政策密集出台

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丰厚的开户及缴存优惠。招商银行率先宣布在制度全面实施当天为预约客户批量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并推出最高288元开户红包活动。建设银行推出最高可达656元的开户缴存激励"大礼包",邀新每月最高可再领600元权益。工商银行则设置了最高876元微信立减金的优惠,其中首开缴存最高可抽取288元,累计缴存最高可抽588元。

违规开户现象频现背后:银行竞争与非法产业链交织

在激烈竞争中,一些违规行为开始显现。据媒体报道,多名用户反映被银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这类"被开户"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类是银行利用客户办理其他业务时提供的身份信息,未经客户授权开通账号,或者预约开户;另一类是,客户在激活信用卡、办理存款等业务时,业务人员故意隐藏信息,诱导客户提交预约开户申请。更令人担忧的是,"开户中介"开始在社交媒体活跃,提供单户95元的开户服务。

更为严重的是,相关的非法产业链条——“灰产”也开始蠢蠢欲动。一些“开户中介”在社交媒体上公然发布广告,提供开户服务的明码标价。据有关媒体报道,当前部分国有大型银行的开户费用已被这些中介炒高至每户95元,并且他们还声称“价格即将进一步上涨”。

银行争抢个人养老金开户:根源、问题与出路

从银行业务操作规范来看,无论是单独还是批量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都必须获取开户者的身份证信息,至少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银行严禁未经客户授权擅自为其办理业务或更改其业务指令。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个人养老金开户领域“冲量”灰色产业的存在,根源在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缺陷,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虽然短期内,这种冲量行为能帮助员工迅速完成指标,但实际上并未提升客户质量和账户活跃度,反而给银行带来了不必要的成本,损害了长期利益。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商业银行应优化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考核标准,减少对市场份额类指标的依赖,转而加大对缴存金额、缴存户数等实质性指标的考核力度。通过调整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客户质量和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实际使用率上。

那么,银行为何如此热衷于争夺“开户”呢?这主要是因为个人养老金市场潜力巨大。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指出,目前共有23家银行具备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办资格。由于每位个人养老金参与者只能选择一家银行开立或指定其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因此,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业务吸引更多客户。商业银行在账户开设、产品销售以及增值服务提供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据该团队预测,到2030年,个人养老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5万亿元,将分别为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带来0.63万亿元、0.15万亿元、0.46万亿元和0.22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